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晋末雄图》


    第(2/3)页

    孙隆心中却想到,往常听闻曹莫只是个埋头田间的老农,言辞讷讷;怎么今日举止之间,进退有据,颇有章法,是突然之间开了心智,还是此人从前不喜与庸碌同僚相交,而自我掩盖呢。

    他正自奇怪思想,却听高岳又开了口,忙肃容静听,生怕漏了一个字。

    “好。诸君热忱之心,我很是感激。然则,无论如何,还是要再看朝廷的旨意再说。”

    众人心照不宣。如今岁月,拥兵自重甚至公然反叛的大小势力,比比皆是。连从前坐镇洛阳,掌控中原的朝廷,都被打的支离破碎,遑论如今退缩长安,力量薄弱的长安天子?

    高岳控制襄武后,还能不忘朝廷,上表奏闻,那么,长安必会投桃报李,不仅不会斥责他行如反迹,还会顺水推舟的承认高岳的现有势力,更有可能加官进爵,用来表彰和肯定这种忠于朝廷的举动,以示天下。

    这一条没有异议。高岳又开口言道。

    “第二件事,迅速修缮城池,加固防御,整顿军备,招募和训练士卒。总之一句话,要秣马厉兵,强化战备,除了做好要勤王的准备外,也要防止有来势不明的敌人,突然袭击。”

    李虎听高岳说到了军事,不由上前道:“城防大事,务必要达到固若金,诶?”

    “……金汤。”

    孙隆移步上前,轻声的提醒道。李虎并未羞怒,反而很是感激的冲孙隆笑了一笑。

    高岳也笑了一笑,又问道:“襄武城如今城高几许?防备如何?军中可战之士若干?有无战马?我因新来,有所不知,孙幢主乃是老人,可否告知一二。”

    “啊。是。”孙隆一直沉心静气,一字一句的听着高岳说话。此刻见问到了自己头上,忙不迭的走到榻前来,恭敬的施了一礼。

    “主公有问,属下当尽我所知以告。”

    孙隆直起身来,沉声道:“我襄武城,城高三丈三尺,周围三百五十丈。城楼之上,东西南北四方,各有箭楼两座,敌楼两座。常备箭矢十万支,滚石檑木七八千斤。”

    “门外壕沟,宽有五丈有余,水深三丈。四方城门乃是熟铜包裹,很是厚实。昨日属下和李幢主清点,目前城中士卒一千零二十四人,其中可战之士八百七十三人,剩余的一百五十一人,都是老弱,不过可以充作日常巡防力量。”

    “至于战马,也有一百来匹。不过,昨日属下曾在马厩中,被李幢主指点见过了高将军的坐骑。我襄武城中的马,皆有不如。”

    高岳剑眉微锁,凝目静听,不时轻轻颔首,若有所思。

    待孙隆说完了,高岳剑眉一挑,问道:“滚石檑木,究竟是七千斤,还是八千斤?壕沟五丈有余,乃是五丈五尺,还是五丈七尺?还有,战马的数量,一百来匹,这个也没有个准数吗?”

    他声音倒不严厉。但孙隆已是手足无措,冷汗迭出。孙隆本以为有备而来,应答自如,心中很有些自得,甚至期待或有嘉奖。

    不料高岳却如此的追求细节,这样的严谨态度,孙隆极为震惊,又因为第一次在高岳面前答奏却出了差漏,心中惊惶犹如敲鼓,咚咚作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