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总兵施王政的家丁-《暴明》


    第(2/3)页

    大明的总兵、副总兵、参将、都指挥、指挥、千户等官,先年各选骁勇军士随从杀贼,久之遂为家人。但将领仍以自己的私产供给家丁。崇祯年间的武将程彦勋,由关外辽东调任陕西榆林副总兵,到任随带家丁200余人,“薄有产业,一概尽行变卖,充作家丁盘缠“可见养家丁是很耗钱的。

    朱浩大少爷的父亲,假商人朱千户当千户时,要不是假商人做生意,哪里养的起几十个精锐家丁。就是珠江水师新加入的郑守备才不过,区区十个左右的家丁,当然铁血军里面是不许存在家丁奴仆,铁血军宣传的是朱浩就是铁血军士兵们迈向胜利的神。

    当然大明的家丁与一般的卫所军及营兵区别很大,家丁作为大明将领的私人武装,随将领的升迁而去留。大明武将程彦勋的程姓家丁对程彦勋这样说过,“相随卑职年已十余任,已四转,大小战守,靡不同生死用命,衣食饥寒,不啻父子家人“。可见家丁是要改姓,明朝参将以上都会建立两套核心人马,在亲兵队的士兵有可能因为他的忠诚得到提拔而被培养为下级军官。

    家丁队即私人保镖和敢死队。私人保镖和敢死队需要比亲兵队那种以金钱和权力收买更加巩固的关系,也就是宗族关系。所以家丁都是要该成和参加同一的姓氏,比如将军性张家丁也要改姓张。你和我一点姓了。你和我就是家族中自己人,我会对你好,你要为我拼命。

    大明家丁一般自立为营,不编入其他队伍。胡人达官哱拜在万历五年(1577年)对大同总兵说过:“以游击,统标以下二营家丁四千余,请得专敕钤束。即使人少不能自立为营者,也不愿受他人约束,各将有家丁二三百者,无多兵不能成营,欲与他家合为一营,又掣肘难行“

    胡人达官哱拜投降明朝之后,在宁夏镇一路立功受赏,从把总做到管总兵标营的参将,万历十七年以副总兵致仕。他手下蓄养了两千家丁,其中“真夷”(真正的蒙古人)超过一千。陕西三边总督魏学曾这样评论他:“拜以降虏骁勇,先任诸抚臣加授总兵。招结亡命千余人,捣巢辄捷,遂为一镇雄兵。且题其子哱承恩为都司,轩横自负,目中久无抚镇。”

    万历二十年因缺饷而发生宁夏兵变后,哱拜卷入其中,周旋于乱兵、土默特和明军之间,最后虽然设法杀死兵变首领以投降,但还是遭遇明军进攻。按李如松的说法,其汉人家丁在劝说之下投降,蒙古家丁则与哱拜一起抵抗到底,最终在火攻中被全歼。宁夏镇的一代强兵,就此灰飞烟灭。辽东300家丁伤亡就已被某些人视为重大损失,宁夏这1000于人的家丁简直是动摇大明的国本了啊!

    可见从大明武将家丁募兵制度起,家丁勇者勇以,但明初的军事体系中所严格坚持的兵将分离的原则便土崩瓦解,随着家丁募兵制的发展,兵将相习逐渐得到认可。如在家丁召募时明确规定“要在以将召兵,以兵属将“。明中明末私募现象大量出现,即为兵将不分、兵将相习政策得到承认的明确说明。家丁制的出现,更使这一事实明朗化,明末武将的将权进一步提高,形成了唐朝末期的藩镇格局。

    而朱浩大少爷的铁血军,在外人看起来,就是一群武器配置精良的新入的家丁。广东总兵施王政大心眼里看不上,假商人朱千户的给他儿子朱浩的家丁。他认为一个暴发户能有多大底蕴啊!还不是凑合凑合,真要拿到战场上就歇菜了。

    当然家丁费用原由将领自己负责,但随家丁制的盛行,也就得到大明朝廷的认可的,官给粮饷,“每名家丁每月准支双粮,银八钱,年支赏银八钱七分五厘,仍每名给予官马一匹,自己饲养骑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