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军工厂-《暴明》


    第(2/3)页

    “上次试制的新燧发枪重了些,你重新试做,枪机就按三号枪机的做法大量制造,枪管一百零六厘米,空径二十毫米,枪重不能超过十斤,带枪朵长度不超过1600毫米左右,至少百步要能杀伤无甲目标,七十步破甲,新枪能试制合格,参加的人都有奖金。总额先定在一百两,到时由刘先生考核分配,工匠等级和月饷也可以按功劳提升。”

    虽然这种发火率还不让朱浩非常满意,但他也知道,大明朝能发明燧发枪能达到这种发火率,已经是逆天的发明了。

    即便是欧洲国家,在三十年战争期间开始小批量的装备燧发枪,法国和英国并未立即采用。法王路易十三(1610~1643在位)时期,许多法国将军反对装备燧发枪,理由是:“燧石冒出的火星不足以点燃**”。他们也没有彻底解决这种问题,燧发枪的发火率始终徘徊在七成到八成之间,甚至于在火帽发明之后,改用火帽发火的击发枪,也只能将发火率提高到九成左右,也不敢确保每一枪都能有效击发。

    法王路易十四(1643~1715在位)颁布法令,严禁使用燧发枪,违令者,立即送断头台。同年下令枪械工匠速造一种“燧发火绳二合一枪”。当然朱浩来自二十一世纪,自然晓得枪械的走势。

    所以朱浩对伊格纳缇伍兹和冯毅能在两多月时间内,将燧发装置的发火率提高到七成左右,只能表示满意了,这种朱浩取名叫做上川1642燧发枪初步定型下来,配合打造出来的铳管,开始投入生产。

    铁血会的冯毅听过朱浩上课时说过,滚筒式流水线的分工,冯毅在枪械厂招人是就只要妇女负责流水线作业,滚筒式流水线承载燧发枪的配件,组装起来个矮的大明妇女所受限制少,与阻挡器配合使用,可以实现燧发枪组装的连续、节拍运行最终将零件组装成燧发枪。

    另外朱浩还对原来上川岛1642燧发枪的枪托进行了改造,将其制成像后世步枪一样的枪托,使之具备了可以抵肩发shè的功能,如此一来,持枪者以枪托抵肩,就多了一个稳定的支撑点,可以有效的提高shè击jing度。

    朱浩知道上川岛1642燧发枪,虽然发火率可能不如大明朝现在所使用的火绳枪,但是大部分时候,优势却远超出火绳枪。

    明朝乱七八糟的杂式火器倒是种类繁多,什么火龙出水,神火飞鸦等等,但作为军队主要的作战武器,火枪和火炮,跟新速度慢,列装比率低。射程近,子不合膛,炸膛率高,精确度低,这就是真实的明朝火器。

    此外,明军的火枪战术与清军不同。

    明军火绳枪手主要依靠战车或工事的掩护,配合火炮予以杀伤,迟缓清军尤其是骑兵的冲击。

    明军的火力主要通过不同的火器,从重炮、佛朗机、鸟铳、三眼铳、火箭等按照射程依次发射,各种火器难以独自形成持续的火力,往往齐射一次后火器手便把火器弃置一旁而拔刀参加肉搏。

    但是明军的火绳枪手虽说装填步骤只比燧发枪多了一道点燃火绳,但是火枪手往往齐射一次后就必须拔刀参加肉搏。明代枪械尚处火器发展的初级阶段,无法完全替代冷兵器。对于明军来说,这些火枪在满洲八旗的弓箭面前毫无优势。同时期的西方火枪队也很难抵挡八旗的铁骑洪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