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酒与钢-《暴明》
第(2/3)页
朱浩眼神一眯,表情严肃,牛邵吼道,“不许出声,让她答。”
“我,愿意,我也签十年做丫鬟,这样你就可以放心了。”最后一句话惹得朱浩笑了起来。
“你们俩都起来吧,站到一边去。”
朱浩打了一个眼神,看着跪在甲板上的长得黑不溜秋牙人,牛邵提着五六军刺走了过来,发问道,“旁边跪着的抬起头来,说得就是你,介绍介绍一起来的番鬼和那个穿短褂的。”
姓孟的牙人哆哆嗦嗦的打开了话匣子,“面前这个红毛鬼子叫伊格纳缇伍兹,从法国流落到佛郎机,然后继续流落到远东,这个伊格纳缇伍兹的法国人,他对陆战很精熟,以前也澳门的炮厂制炮,并且在海船上当过炮手。这个叫田泽,广东人佛山人,炼铁技术一流,他也在澳门炮厂做过舰炮。”
朱浩打断了姓孟人蛇的话,叫来牛邵拎起姓孟的牙人到双桅渔船。
朱浩冲田泽问道:“你是田泽,广东人佛山人,你炼铁有几年了,见过炼钢的高炉吗?”
朱浩前世是大明的忠实拥趸,朱浩知道1640年的明朝拥有十七世纪世界上最先进的钢铁冶炼流程,那就是明朝末期的冶铁流程。这个流程的钢铁产量与质量,均为此时代的世界之最。
大明的钢铁冶炼流程,已经到了规模化、量产化、生熟铁连续生产的地步。这是把炼铁炉与炒铁炉串联在一起,让由炼铁炉炼出的生铁液流入炒铁炉,用柳木棍搅拌,使生铁液中的碳氧化,而成熟铁。这种连续生产的工艺,已初具组合化生产的系统思想,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减少了能耗。
简单来说,常规的炼铁法,只能炼出生铁。然后再将生铁锻打脱碳,又或者用熟铁入炉加温渗碳炼成钢(即灌钢法)。这就需要两次加热。然而在明朝时,中国发明出炒钢法,不需要冷却再次加热即可生产出钢材来,降低了燃料消耗量并大幅增加了产量。
实际上就是欧洲人在18世纪下半发明的搅炼炉。差别在于,欧洲的搅炼炉,通常使用熟铁棒或者钢棒搅炼,以烧去生铁中的碳,最后得到低碳熟铁。
而中国使用柳木棍搅拌,搅拌的同时也会逐渐烧去柳木棍,这可以往生铁混入碳,或者说减低生铁去碳的速度。藉由这个步骤,熟练的炒铁手比较容易控制成份,可以直接炒出含碳量低于生铁,却高于熟铁的钢来,甚至有机会炒出中碳钢与高碳钢,此即称为炒钢。
朱浩知道大明的铁和钢是为温度不够,不管是炒钢或炒熟铁,炒出来的都是半固态糊状钢块、铁块。
唯一还没有达到的,就是冶炼液态钢水,并因此进行精细的成份调配的程度。因为只有将钢加热到液态,才能自由且精确地控制其中的碳与其他元素的比例,百锻钢、灌钢,甚至熟铁渗碳钢等都是不可能做到精确调控的。
“煤呀,煤呀,”大明的煤含高磷高硫,就造成了铁产品质量的急剧恶化,在枪炮方面,含硫太多的铁管容易炸裂,无法保证射手的安全。首先广东这里有煤但是品质不高,还有铁矿的品质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