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关于推测-《墓探》


    第(2/3)页

    我们没有打断他,只是静静的听他讲。“中国古代的陵墓都是,地上为陵,主要用于祭祀,地下为墓,墓室的材料以石、木、砖为主,单看这个墓的特点应该是寻常人家的坟墓,墓室结构简单,以青砖砌成,应该只是有可能说在青砖的接缝处就有存在毒气的机关,才能造成这么大规模的伤害。”

    我们听的直点头,示意石教授继续,石教授见我们肯定了他的推测,更加的口若悬河。

    “第二点推测,就是火龙琉璃顶。当然这也只是我以前听我一个老朋友提到的,你们年轻人可能也不是太了解。听说这种琉璃顶,用琉璃瓦片砌成,极薄,中间夹有火油一类的,一旦触发就会遭遇灭顶之灾。”石教授说的很是尽兴,我们却只能是配合他听听。

    我大概明白为什么他到了这个年纪还只是个省级的科考人员,因为他在考古的层面只是个学究一样的存在,也就是所谓的“本本主义”。

    他说的火龙琉璃顶是元代前后出现的一种造墓形式,用薄薄的琉璃瓦夹火油封顶,一旦有盗墓者以外力施压,火油就会焚毁盗墓者和墓里的珍贵陪葬品,这是一种同归于尽的手段。但是陈队长他们能够安全的发掘出墓室的入口,就说明这里并没有使用这种技术。

    这种构造我姥姥和云爷爷熟的很,所以听着石教授门外汉一般的描述觉得实在可笑。

    至于石教授说的第一种推测,因为我和陈队长进行过非同一般的对话,也可以基本否定了。

    我没有揭穿石教授,只是笑着说,“石教授,您的推测对我们相当重要,我们会予以采纳的。我们去墓室附近先看看。”我说着带头走出了帐篷,小姜跟了出来,说她愿意带我们到现场看看,我观察到她说话的时候一直瞄着云希明,脸一直红红的,心里竟然觉得有点不舒服。

    科考现场就在搭帐篷北侧约50米的位置,被警戒线围了起来,周围有几名执勤的武警在巡逻。我们走到附近并没有着急下去,而是在附近转了几圈。

    果然这片区域和陈队长形容的一样,很大面积的开阔平地上长满了杂草,除了现场的入口处被清理的很整洁意外,边缘的地带都是郁郁葱葱的杂草,长得足有半人多高。之前村书记也提到过,村里种植面积不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块荒地,种什么都不长,就只有这种不知名的杂草长得好。

    我随便找了个借口,自己走到了没人的一块空地,闭上眼睛,清空思绪,再睁开眼睛的时候,看见子洋蹲在我身前几米的地方,正在研究这些杂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