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相谈大晓琳(四)-《漫步歌神路》


    第(2/3)页

    “大晓琳。”

    “嗯?”

    房间里的音乐声有些大,毕文谦只能坐回了沙发。

    “这个时代的美国,是一个怎样的状态?”

    “美国?”很显然,毕文谦的问题在大晓琳听来过于突兀了——之前明明还在说越南、南海,但在一阵斟酌后,她的口吻渐渐有些幽然了,“美国啊……就我这些年在美国工作的环境来看,美国的生活条件,是大多数中国人难以想象的先进。绝大多数到过美国的人,都会心生羡慕。然而……经理,你对于美国的一些论断,万鹏在一定程度上和克格勃的人局部交换过意见。克格勃那边,有人对其中一些观点不太服气。后来,他们出示了一些关于美国的统计资料。由于人种的问题,苏联方面对美国进行社会调查,比我们容易很多。”

    “就像经理你当初提过的,美国的教育改革,虽然在文字纲领上看着很美,但具体的实施,或许比你分析的,问题更大。美国公立学校的学风,一直在逐步堕落。而另一方面,美国城市里的贫困人口自新自由主义经济以来,一直在升高,全国无家可归的人已有数百万,即使用美国自己粉饰的统计规则去算,也有将近百万,考虑到美国的总人口数量,这个比例在社会主义国家是不可想象的。而在美国农村,因为美国80年代以来提高出口附加税造成农产品出口大规模萎缩,以及非家庭式农场的竞争,机械化集成化作业的不断升级,虽然美国农场的平均收入已经渐渐超过了城市,但家庭式农场的贫困率,甚至是破产率却越来越高,超过了五分之一。这些,都是来自美国人口调查局的统计报告。也就是说,美国的确在持续进步,但一个农民能够养活上百个人也是有代价的。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陷入贫困的人口,一直在不断增长。”

    “这些事情,我在美国,都没有亲眼见过,但那些相关的数据,就我们能够核实的部分来说,克格勃没有说谎。”大晓琳紧紧握着高脚杯,目光灼灼地看着毕文谦,“经理,现在的美国,真的是如日中天吗?”

    恳切的口吻里有一丝疑惑。

    毕文谦和大晓琳四目相对,手里的可乐轻轻摇晃着。

    这些数据,毕文谦不知道。上辈子没查过,这辈子也没见过。既然大晓琳相信,那么自己也可以相信。

    “大晓琳,难道你不明白吗?这恰恰说明了,美国处在如日中天的时期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