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漫步歌神路》


    第(2/3)页

    看来,是没有乐器什么的了。不过,在这个年代,能做到这样,也不必再苛求什么。

    “陈姐,你来了。”先朝身边的陈蕙娴点点头,毕文谦又向人群挥了挥手,“大家好!我是毕文谦。很感激大家在这个时候来为我送行。”

    “说起来,初到香港的时候,有人告诉我,说香港的大家,喜欢我的歌,建议我为香港写一首粤语歌。当时,我只能说,试试。因为,那时候我压根儿不会粤语,,说,不会说;听,听不懂。所以,我在这个城市住了两个月。除了准备欧歌赛,就是学习粤语,几乎没怎么出门。不过,最近几天,我见了不少香港的朋友,虽然大多数都谈不上深交,但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还是给我留下了对于香港这个城市的印象。而昨天,我和身边的这位陈姐聊了许多。我和她有一个约定——在这里,我会唱一首歌,如果她在接下来的人生道路上坚持了自己的选择,那么,这首歌,我希望,由她来唱。”

    现场,一片哗然。

    毕文谦伸手虚压了一下:“虽然这首歌是昨天见过陈姐之后才动笔写的,但之前,更早的时候,我就了解过香港这个城市的历史。早在秦朝的时候,香港就是南海郡的一部分。汉晋隋唐宋元明,一代代走来,虽然具体的行政划分略有更改,总的来说,大同小异。直到,近代,中华的百年屈辱史。这片土地,从开端到结束,始终亲历着。大约四十年前,这里,本有一个契机,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那个时候,一穷二白的我们,没有把握住。一河一桥,咫尺天涯,多少人,青丝白头。”

    “这首歌,既是我写给陈姐来唱的,也是写给各位香港人民的,顺便,也考虑了一下陈姐的年龄和际遇。昨天,我对梁嘉辉先生说,我来晚了。也许,对于香港这个城市,我来得也有些迟。也许,这首歌,也是一首迟来的歌。纪念香港,纪念这片土地上的同胞经历的数十载光阴。”

    “现在,我唱给大家。”

    别过话筒,开了开嗓,毕文谦对着潜伏在人群中的媒体,或者说包裹着媒体的人群,清唱起来。

    “随浪随风飘荡,随着一生里的浪,你我在重叠那一刹,顷刻各在一方。”

    这是“历史”上陈蕙娴唱过的歌。此时的她,还有有些图样,歌声优美,却颇有些少年不识愁滋味。

    “缘份随风飘荡,缘尽此生也守望。你我在凝望那一刹,心中有泪飘降。”

    这是一首很“香港”的歌,或者说,大陆的人不会这么写——几十年来,大陆人的神气,不会念说什么缘份,也不会自认为什么随风飘荡。

    “纵是告别也交出真心意,默默承受际遇。某月某日也许再可跟你,共聚重拾往事。”

    话如此说,歌如此唱,毕文谦望着眼前静静聆听的人们,有些感叹——重拾往事,往事是什么样子?软弱的人会怀念过去的好时光,却往往被发展的时代碾碎。

    “无奈重遇那天存在永远,他方的晚空更是遥远。”

    引颈高歌之后,毕文谦偏头看向了陈蕙娴,仿佛看着的,既是一个人,也是一座城。

    “谁在黄金海岸?谁在烽烟彼岸?”

    黄金海岸?烽烟彼岸?没错,这个时代的香港,是彷徨的,越是有些眼界的人,越是如此——眼界并非立场,更非骨气。没有骨气,找不准立场的人,眼界越宽广,面对时代的彷徨感,反而越加彻骨。

    “你我在回望那一刹,彼此慰问境况。”

    最终,毕文谦自然而然地牵起了陈蕙娴的手,朝她点了点头。

    几秒寂静之后,毕文谦再度用普通话开口:“《人生何处不相逢》。陈姐,”说着,他举起和陈蕙娴牵着的手,转身面向所有人,扬起声音,“香港,再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