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日元国际化-《漫步歌神路》


    第(2/3)页

    忽然,黎华出声打断了毕文谦的话:“等等,文谦。”

    “怎么?”

    “我不太明白。”

    “什么不明白?”

    “……你的意思,应该是说欧美金融自由化导致RB被迫改变自身金融政策?这其中的逻辑,我不明白。”

    “哦……这个啊!”毕文谦轻声笑了笑,“黎华,还记得当初我在四合院里对你们说过的吗?为什么自有资本主义必然会淘汰封建主义,为什么国家资本主义必然会淘汰自有资本主义,为什么社会主义必然会淘汰国家资本主义?”

    “那个我当然记得,可是……”

    “黎华,不知道你学习过高等数学没有,在那里面,关于数学分析这一块儿,有一个非常基础的问题——关于极限的定义。为了给出严谨的数学证明,历史上,不同的数学家各自想过不同的证明方法,而最终,不同的方法是殊途同归的。”

    “数学是最复杂同时也最严谨的哲学,它可以一切,前提是你能明白。那一次,我是从科技发展的角度告诉你不同社会制度优胜劣汰的必然,这一次,我从经济的角度再和你讲一次好了。”

    没错,数学啊……数学真是个好东西,可惜太难。

    “黎华,我们中国是有着浓厚的农业传统底蕴的国家,你知道的,封建主义时代,经济增长的主干,来自于农业,确切地说,是主粮。在没有工业化肥的反哺时,一年一熟,一年两熟,甚至气候和纬度条件非常理想,一年三熟,了不得了。也就是说,封建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的周期,受自然条件限制,是比较漫长而相对固定的。”

    “而自有资本主义呢?它的经济增长主要在于工业。工业的经济增长周期,会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而数量级提升。相比于农业,这是天壤之别。”

    “也就是说,如果有两个国家,一个是自有资本主义,一个是封建主义,哪怕一开始国力在同一个起跑线,只要它们之间有着广泛而持续的贸易往来,那么即使不发生战争,封建国家也会逐渐被彻底碾压。而如果主动断绝贸易……可以翻开历史书,看看满清的下场。”

    “无论是历史书上的痛苦教训,还是工业剪刀差的提法,从经济规律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那么,为什么自由资本主义会被国家资本主义淘汰呢?”

    “道理是相似的: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建立在工业的基础上,而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建立在金融的基础上。工业的增长周期至少需要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突破来实现,而金融的增长周期,则纯粹是一个数学建模问题了。说个不仅仅是笑话的笑话——思想有多快,它就敢有多快。”

    “一旦这样两个不同性质的国家建立起广泛而持续的贸易往来,自由资本主义被国家资本主义碾压就是注定的了。”

    “黎华,有一段冰冷而残酷的历史,也许你以前并没有思考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哦,当时还是民国,从国家经济层面来说,对我们这片土地伤害最大的,或许并不是从1931年到1945年的RB侵华战争,而是1934年美国推行的白银法案。这个法案,不仅直接导致了当时是银本位国家的中国的白银崩泻式的外流,全国通货紧缩,外贸恶化,大批企业倒闭。同时,还给了RB利用时代背景,一方面疯狂在中国走私白银,要知道,当时中国的银价是每盎司40.5美分,而世界银价是65美分;另一方面,当时的RB正金银行,也就是现在的东京银行的前身,对中国的外汇进行突击掠夺性的购买。这些借白银法案的机会从中国掠夺走的钱,最终成为了RB侵华机器的血液。而这样一个法案,是罗斯福为了让美国走出经济危机而力推的政策,即使运输大队长哀求罗斯福高抬贵手,罗斯福也始终不为所动。”

    “美国的白银法案,导致了中国的银本位崩溃,民国政府被迫在1935年推行币制改革,使用法币。但那种被一刀放血到要死不活时的被动改革,怎么可能立竿见影地扭转局面?何况,到了1937年,RB就正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了。”

    “我们新中国建立的时候,历史书上只有一个言简意赅的形容词:一穷二白。在这个词的背后,有多少必须记在小本本上的黑账!”

    “算了,跑题了。总之,30年代的白银法案,就是一个国家用金融武器对另一个国家进行疯狂掠夺的血淋淋的案例。而在今天,技术水平正值国家资本主义如日中天的今天,一个国家的金融主权,关系着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以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为标志,历史的车轮开进了这个阶段。欧美国家推行的所谓金融自由化,不过是美国以金融为武器向全世界的又一轮侵略过程。甚至,相比当初的白银法案,这一轮的掠夺方式,会更加的隐秘而残酷。”

    由于正在录音,毕文谦不必担心黎华理解不了的问题,喝了一大口水,继续滔滔地说了下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