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两个方向-《漫步歌神路》


    第(2/3)页

    “电话已经通了吗?”

    刘甘美走到床头柜前,摁下了电话的免提:“毕经理,现在你可以说了。”

    毕文谦闻言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来,盘着腿,对着电话:“喂?王京云?刘三剑?”

    “我在。”

    “我在。”

    声音挺清楚。

    毕文谦看向刘甘美:“三方通话?”

    “不是,他们俩现在都在你的办公室。”

    刘甘美自再进房间,就一直低垂着目光,手上,也多了一个颇有刘三剑风格的小本本以及一只派克钢笔。

    毕文谦一愣:“……刘三剑倒没什么,王京云……你也……”

    “我本来在家写材料。黎华既然不在,我就过来旁听一下。”这口吻……电话那头的王京云似乎是一如既往的难以捉摸的微笑着的,“文谦,你有什么想法,慢慢说,刘三剑已经准备好笔记本儿了。”

    一阵沉默之后,毕文谦忽然叹了一口气,又点了点头:“好记心不如烂笔头,烂笔头不如直接录音。王京云、刘三剑,你们去找个录音机来,整理好文稿和磁带,一式两份,一份公司里留档,一份明天给黎华带去。”

    好吧,话说回来,自己接下来的话……黎华不在场,也有不在场的好处。

    不久,刘三剑就找来了录音机,用一种略复杂的口气幽幽地说:“经理,你说吧!已经开始录音了。”

    “好。”

    应了一声,毕文谦没有立即接着说下去,而是偏头看了看依旧低着眉的刘甘美,即使仍然是端正的坐姿,却是他第一次见她如此姿态。

    “刘姐姐。粟车和我提过,保剑集团的正式成立,是后总代表国家对你们的成绩给予的制度上的肯定。这既是你们的荣誉,也意味着,保剑集团代表着内地对香港的态度。而刘三剑将要任职的子公司,你说过,是由保剑集团和文华公司联合成立的。你还建议名字起做剑华公司。”隐约间,刘甘美的眉头微微跳动,毕文谦看着她,轻轻地笑了笑,“无论是保剑还是剑华,一笔写不出两个剑字;无论是文华还是剑华,一笔也写不出两个华字。无论实际情况如何地复杂,但在原则上、方向上,我们在对待香港这个城市,各种意义上的城市上,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战略。越是弱小的时候,越是要杜绝祸起萧墙的可能性。没错,作为公司,也许在一些人眼里,无论是文华公司还是保剑集团,都不算小了。但在这个地球上,我们,的确还很弱小。”

    “刘姐姐在为刘三剑做前期的准备,这是对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是,无论是她在做的事情,还是今晚她问我的问题,都不是也不应该是只站在自身眼下的格局去思考的。与其说刘三剑将来在香港,应该以什么立场处理和那些当地的电视台的关系,不如说,我们内地,在香港的回归已经明确的今天,应该给予香港怎样的定位。”说着,毕文谦顿了一下,“对了,刘姐姐,帮我倒杯水好吗?”

    “啊,好!”

    很快,刘三剑倒了水,试好水温,递了过来。毕文谦把杯子托在手里,继续对着电话说道:“香港是目前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中转窗口之一。这个,大家都知道。可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随着开放的步伐,只要我们国家做得不比猪蠢,香港在贸易中转这一点上的重要性,肯定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渐渐降低,直到回归到一个正常的优良港口的水平。换句话说,我们承诺的,回归之后五十年不变——在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下,我们对于香港的考量,很显然,应该主要出于经济层面之外的角度。”

    喝了一小口,毕文谦顺手把杯子放在电话旁边,调整了一下盘腿坐的姿势。

    “一国两制,是一个伟大的构想。也许,在这个时代,国内有一些人,会认为这是对于外国的妥协。但在我看来,收回香港,是我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必然,而一国两制,才是为国家的将来做准备的规划。从中国的格局来说,在香港这样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实行一国两制,比回收香港这件事情本身,更重要。”

    看着刘甘美依然惊得溜圆的眼睛,毕文谦不禁油然升起了穿越者独有的回眸的一丝优越感。

    “不要惊讶,也不要曲解。注意我的话——香港,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没错,城市。因为历史原因和地理格局,这个城市在回归前后的比较长的时间里,必然会吸引许多人的目光。这是一个天时地利的舞台,展示一国两制的舞台。我们从小到大,从课本开始,就一直在说,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不好,至少,我接触过的教材是这样教的。但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大多数中国人,有过真正直观的对比感受吗?说实话,没有。就像我那天在直播里对全国说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掌握着全球最大的经济圈,控制着五分之三个地球的资源,去供养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口相对优渥的生活。那些被掠夺的国家,被剥削的人,他们在哪里?绝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直观的了解,哪怕是我,也不过是从数据上得出的结论。数字是冰冷的,它比人自己的眼睛更不会骗人。但真正明白这一点并且指导自身生活的人,目前,是少数。我们大多数人能够看到的,是近在咫尺的国家,是舆论力量足够大的国家,它们,几乎都是生活条件比中国好的地方。”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阴谋,是冷战。没错,往大了说,这就是一场战争里的一种战术。我们中国现在的生产力水平,能够从根本上完美应对吗?毫无疑问,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毕文谦又偏头看了看刘甘美,“办法,是有的。我很早就拿围棋的思想来类比过冷战。其实,当我们围不出比对手更多的目数时,我们可以下无目围棋……好吧,也许围棋里的说法不太好理解,那我换个说法:当我们考不了六十分及格时,我们只要考全班第一就可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