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改革方案-《漫步歌神路》
第(2/3)页
随着毕文谦把昨晚和黎华、刘三剑科普的话大概复述了一遍,严定贤的眼睛仿佛看到了一扇新的大门,却又很快陷入了沉思。最终他选择了继续聆听下去。
“……如果中国的动画片行业的盈利模式不改革,这只会是一个无底洞,无论是国家还是文华公司,可以补贴一时,却不是长远之计。所以,我这里有一个改革的草案,严厂长可以先听听。”
“先,将申城美术电影制片厂,改组为股份制,股份大部分归国有,文华公司因为会大规模注资,也将持有小部分股份,具体的数额,我不管也不想去管,严厂长可以慢慢和黎华、刘三剑以及你们厂里的员工和上级反复商讨。第二,股份虽然归公,但分红却属于厂里的员工共同所有。换句话说,改组之后的申城美术电影制片厂,在法理上属于以国有为主的混合所有的股份制,厂里所有的作品的知识产权都归集体所有,每一年厂里的利润,在纳税以及文华公司的分红之后,都归厂里所有的员工集体所分配。注意,所有厂里的员工。也就是说,如果有员工中途主动离厂了,无论他曾经参与创作了多少作品,他都自动放弃了相关的知识产权。第三,和上级沟通,在动画片这个行业尝试关于知识产权的立法,这一块儿,既需要严厂长你们的努力,我们文华公司也会想办法。第四,向国家建议,逐步取消业内统购统销的制度——很显然,改革开放以来,这个行业传统的盈利模式既无法让你们良性运营,对于国家来说也是负担了。”
“我知道,这些想法,严厂长肯定需要慢慢消化。其实,我是觉得,你们厂里的大多数创作人员,其水平都是世界一流的,不可能既要马儿不吃早,又要马儿跑得好。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在改革之后逐渐走上正轨的过程中,总会有人思来想去的。管理一个企业,不可能只给好处没有规栏。所以,既然引入了知识产权的概念,那么作品的知识产权就必须归集体所有。如果不出意外,在尝到甜头之前,会有不少人并不能真正意识到知识产权在文化产业中的经济意义。但人才就是人才,留住人才才是你们厂的当务之急。”
“所以,第五,正如我一开始说的,严厂长你先拿一百万回去,让厂里的人安心。与此同时,这一次的创作,正式立项,算是申城美术电影制片厂和文华公司合作创作,我会一定程度上参与,当然,我大概是没资格参与一线创作的,我只是在大的创作方向上提出要求和建议,以及最终的把关。而这部作品的知识产权,归我们文华公司所有,就当是我们买断了——买断这种行为,正是我希望杜绝的。但很显然,现在大多数人对于知识产权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模式并没有直观而深刻的理解,所以,我希望把这次合作作为一次案例,让你们厂里的大多数人长一个记性,牢记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区别,将来不至于在和外国竞争时崽卖爷田不心疼。甚至,我希望把这部作品做成一个系列,让大家时时警醒。”
毕文谦一席话说得霸气测漏,从头到尾似乎根本已经默认了改革的前途一定是好的……不是小好,是大好。
或许,这正是他希望严定贤那么去想的。
熙熙攘攘皆为利,一知半解的状态最容易斗米仇,毕文谦从头到尾就没有想过什么援助,那只会让人心有所愧。而心有所愧却始终无法释怀的话,有人就会渐渐在自觉不自觉间变得狼心狗肺。
“严厂长,这是我初步的意见,希望你带着钱回厂里和大家好好商量。我很希望你们真的开始改革,当有了确定的答案之后,我会再深入去谈作品的具体创作规划,或者说,谈谈怎么花钱。如果结果不尽如人意,改革无法实施,那一百万我也不打算全部收回,你们送来的样片,虽然只是半成品,却也有其自身的光辉,我就当是成品,按统购统销的价格的双倍买断好了。”
说不客套,毕文谦就真不客套——把话说完之后,就请严定贤慢慢等6衍把记录整理好带走一份,自己则立马去了录音室。
当天晚上,跑完五公里,洗漱之后,黎华和刘三剑一起走进了毕文谦的房间。
“怎么……”房间里灯光柔和,毕文谦靠坐在床上,盖着被子,手里捧着书,正开口,却看到刘三剑手里的纸张,“上午的事情?”
黎华拖着椅子,坐到床头边:“文谦,你真的要参与动画片的规划?”
“如果他们真能下决心改革的话。”毕文谦合上书,指指黎华身边,“刘三剑,你也拉把椅子坐嘛!”
刘三剑慢慢依言坐了,眼睛却始终看着毕文谦。
“经理,马上就是流行音乐联赛了。”
“等黎华配完音,联赛就由她负责好了。我自己参加过青歌赛,也做过节目,没有必要频繁亲自登场。夏林她们才该走向前台。”毕文谦口吻淡然,“你们知道的,我喜欢宅在家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