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守株待兔(2更)-《漫步歌神路》


    第(2/3)页

    “今天你唱的,虽然细节上的问题仍然有很多,但你的演唱中已经有着属于你的理解和情感。”毕文谦伸手摸摸夏林的头,“我很高兴。”

    “不许摸我头!”夏林一下子跳开了,往小轿车小步快跑,“你也就比我大两个月!”

    在毕文谦爽快的笑声中,小轿车渐渐远去。

    “怎么样?很活泼吧?”毕文谦的口吻,略有些长辈在自豪后辈的味道。

    这种感觉,让崔建瞧不明白,他想了想,才问:“这个夏林,就是你的公司签的歌手?工体演唱会那天,她唱得比上个礼拜好不少。”

    “上个礼拜?”毕文谦回想着夏林在镜头前,低头照着歌谱唱得有口无心的样子,脸上浮现着笑,“那天她唱得的确很难看。”

    这话,让崔建不知道怎么接口了。

    “现在的夏林,是一块璞玉。将来,她有希望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歌手。”借着微微的路灯光,毕文谦对着崔建笑道,“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很显然,作为80年代的土著,崔建并不能体会到毕文谦话里的梗——他也没有强求:“好啦!边走边说,你想和我聊什么?”

    步子不快,路却是和黎华一起走过。那天晚上,两个人并肩用日语唱着《世情》,只要一回想,歌声好似还在耳边回荡。

    “毕文谦,你觉得,摇滚是一种什么精神?”

    “我在工体时已经说过了。摇滚是一种直抒胸臆的创作思路,歌词、旋律、演唱、编曲,各个环节的创作,都是如此。”毕文谦没有去看身旁的崔健,而是看着前方的路,“其实,我一点儿也不在乎摇滚是什么,因为这是一个舶来词,其概念从诞生到现在,代表着一种新的流行音乐的风格的酝酿,却远还没有达到成熟,自然也就没有一个约定俗成并且服众的说法。真要说在乎,我更在乎中国摇滚乐将会是什么?音乐是文化的载体,具体到作品,以你的《一无所有》为例,既是一首情歌,又表达着我们中国一个时代的年轻人的迷惘,这种时代的烙印,就是承载着文化的表现——无论你这个原作者怎么说,反正我是这么理解着。那么,摇滚这个新事物传入中国之后,和中国的本土文化相结合之后,会酝酿生成怎样的结果?我很期待,却又很担心,担心人们邯郸学步。”

    “担心?”崔建不太理解,“为什么要担心?”

    是啊,为什么要担心?崔建是这个时代里一个有独立的想法,有书写未来的朝气的年轻音乐人,他根本不知道中国摇滚在二十多年后会成为什么样子。

    毕文谦不打算和他探讨什么资产阶·级自·由化之类的思潮以及产生的恶劣影响,和一个音乐人谈了也没用。

    “如果我没估计错的话,你肯定比我年长几岁,我就叫你崔哥好了。不如,你先谈谈你的看法?”

    昏暗中,毕文谦似乎从崔建脸上感觉到一丝暖意。他诉说起他的想法,这一开口道来,语速就止不了的快。虽然说话用词不见得准确,却没有什么思考停顿。

    ……不愧是写出了那些歌的人,骨子里的批判隔了三十年,仍然是那个味儿,虽然,此刻的想法并不像“历史”上那样因为经历而越发的激烈。

    安静地听崔建说了一个尽兴,毕文谦和他一起过了一个马路,才平和地开口。

    “其实,秉承你这种思路的歌,我也可以写出来。但我不会那么去写。”毕文谦侧身指着崔建的胸口,“就像你穿着这一身普通工人的打扮,你可以就这么上舞台,去呐喊你心里的精神。而我,却会根据我将要唱什么,而选择我将要穿什么上台。”

    “另一方面,说句苛刻的话吧……《国际歌》其实也可以唱成摇滚的风格,那歌词,既暴力,又艺术,既严谨,却又是那么的美。比起《一无所有》的格局,高了太多。和你一样的是,一百多年前的词人就发出了挣脱枷锁的呐喊;和你不同的是,人家不仅在破坏,更提出了建设,而你,却在建设这一块儿浅尝辄止了。”毕文谦叹了一口气,“我不是想批评,只是觉得,既然从前的人都能做到,我们在这个时代,应该也能做到。更直接地说,崔哥,我不希望《一无所有》既是你的起点,又是你的顶峰。可如果你始终抱持着这样的思路……”

    犹豫了几秒,毕文谦放弃了这个话题:“算了,我暂时也理不清思路。不如,我举三首歌词当例子吧!”

    “你说!”崔建起了兴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