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于是,口口相传之中,年轻人产生了迷惘,产生了疑问——我跟着国家走,无论是自己的追求还是自由,都已经奉献了,但看起来,自己结果好像是——一无所有。所以,年轻人发出了自己的呐喊:‘告诉你我等了很久,告诉你我最后的要求,我要抓起你的双手,你这就跟我走。’” 手夹话筒,毕文谦轻快地拍拍手,掌声经过音箱在体育馆里回荡起来。 “呐喊很漂亮。俗话说,三十而立,作为正在奔三的年轻人,能够在自己思索之后,发出属于自己的呐喊,无论话里的内容如何,这呐喊的声音,实在是难得的漂亮。” “也只有拥有自己的思考,并且敢于发出自己的呐喊的人,才算得上顶天立地的人。这也是真正的接班人所必须拥有的素质之一。” 黎华的俏脸紧得微微发白,但她只能默默地听着毕文谦继续说下去。 “没错,之一,而非全部。” 毕文谦再一次畅快地笑了起来。 “也许是因为我总喜欢多问一个为什么吧!这样的疑问,我也有过。现在,我们先来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1减去三分之二,再减去六分之一,等于多少?六分之一,也就是六十分之十。没错,也许敏感一些的朋友已经想到了,这个六十分之十,就是我们中华儿女。也就是说,无论是左边的说法,还是右边的说法,其实都是客观的事实,两者并不冲突。只不过,那些生活得比我们更艰苦的地区的人,他们所能发出的声音,根本无法传到他们的视线之外,甚至,他们整日被生存的压力所禁锢,根本没有心思去和别处的人们说点儿自己的想法;而那些生活得比我们更优渥的地区的人,他们有足够的设备和闲暇,在我们耳边念叨些什么。” “各位不妨回想一下,在新中国建立的时候,或者是各自刚出生的那几年,中国有多少电视台,广播台?而现在呢?” “从前段时间我看的书里,我看到过一个简单的数据——新中国建立的时候,中国的人均寿命是30多岁,而现在,我们的人均寿命,是60多岁。” “当看到这样的数据的时候,我的疑问已经基本解开了——我们,从来都不是一无所有。” “哪怕是一穷二白的建国时刻,我们也能打赢两白一黑的仗。我们的国家,就像一棵小树苗,一天天,一年年成长着,如果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最初的模样,那更像是一无所有了。” “所谓的一无所有,其实是我们站在国家的体量之上,眼光越来越高,越来越远。就我个人而言,一方面,我觉得生在而今的中国,不必死在三十几岁之前,不必担忧炮火轰鸣,不必为了一餐饮食而出卖自己的尊严,却吼着自己一无所有,是一种熊孩子的表现;另一方面,我又很烦恼,翻开历史书,中国几千年来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傲立于民族之巅的,作为而今的时代的普通一员,我,非常惭愧。” “所以,我和一个朋友说过一个笑话——‘有一个懦夫和一个勇士,他们都投胎到了一个百业待兴的国家。他们不约而同地感叹:‘生在这样的国家,是我的无奈。’于是,懦夫立了志向:‘将来我的孩子也生在这个国家,就是我的无能。’与此同时,勇士也在立志:‘我的孩子生下来时国家还是这样,就是我们的无能。’。” “我,不想当懦夫。” “所以,对于这一首《一无所有》,无论是从追求女孩子的角度出发,还是面对国家现状出发,我瞧不起那一无所有的念叨,但我很喜欢最后的呐喊——‘我要抓起你的双手,你这就跟我走’。” 话到此时,毕文谦暗叹了一声。 “差不多就这些吧,天已经晚了。” 没有等待观众们的反映,毕文谦关了麦克风,轻轻放塞到旁边有些发呆的夏林手中,自己轻快地跳过那盆栽,离开舞台,回到了黎华身边。 “王爷爷,我有些困了。我可以先回去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