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录歌(四)-《漫步歌神路》


    第(2/3)页

    在杨长勇的琴声中,毕文谦按着原版的唱法去唱——他不觉得自己的少年经历能和原作者比苦,人家唱这首歌的情感不仅经历过“历史”的检验,而且在人生轨迹上非常合理——对于录一盘旨在挣钱的磁带来说,这就是极好的选择。

    当毕文谦意识到录音师再一次宣布一遍过时,他终于觉得可能有什么不对。于是,他暂停了录音,来到调音台,看了看黎华,然后对录音师命令道:“把我们之前录的,放出来听听。”

    也许是因为毕文谦面色过于冷静,黎华和录音师都没有回答什么,只一起静静听着回放的歌声在录音室。

    这……还真是接近原汁原味儿的录音啊!

    听着自己的歌声,虽然的确没有任何大毛病,但如果要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从精益求精的态度出发,却还是有改进的余地。而且,有些问题,大概不是自己演唱的锅,更可能是因为收音和调音过于不专业。

    怪不得……上辈子聆听两岸三地一些知名歌手的在7、80年代的磁带时,总会隐隐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感觉;也难怪在这个时代能够脱颖而出的歌手的基本功比起10年代的歌手强大得多——工业技术不够,自然只能靠艺术水平来补偿了。

    然而,这个问题,此刻无法解决。这是1986年5月,离雅马哈公司发明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调音台还有一些时间,而上辈子对于录音室并不熟悉的毕文谦对于模拟调音台谈不上了解——在这个环节,他既没有特别的技术优势,也谈不上什么指导。

    于是,他只能静静听完了录音,然后叹了一口气。

    “如果只是这个样子,也怪不得录音师会被当成十等公民了。”

    黎华不是很明白:“什么意思?”

    “我的演唱,明明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位仁兄却说一遍就过了。而且,我不知道这个调音台能达到多少功能,但这个录音效果,我实在不觉得满意。”

    听了毕文谦的话,原本基本保持沉默的录音师一下就不干了:“唱片公司就是这么录的!又不是政治任务。”

    这话让黎华眯了眼:“这是什么说法?是任务的话,规格又有不同?”录音师瞄了她一眼,沉默了一下,又轻轻点头:“一般的录歌,公司要的是效率。”

    毕文谦一下就懂了。

    “反正这个年代,一盘磁带只要不是放卫星的产量,就不愁没有销路。既然这样,自然是录完一盘接一盘,多多益善了。”

    黎华紧闭着嘴唇,似乎里面正咬牙切齿。在她说出什么来之前,毕文谦冲她摇了摇手。

    “算了,要怪只能怪而今的风气,犯不着对人家使气。”说着,他重新看向录音师,“看起来,大哥也三十出头了吧?看你驾轻就熟的把势,也是熟手了。前面的歌你说一遍过,那就算是过了。接下来的歌,请你用你说的‘政治任务’的标准来。我们不会向别人那样只知道命令你做什么,你可以针对录出来的内容发表意见和建议,也许你认为对的观点我们不一定采纳,但一定会先充分考虑你的说法。”

    “真的?”录音师半信半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