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孙经理的故事-《漫步歌神路》


    第(2/3)页

    于是,他微笑着瞧了黎华几秒,慢下了脚步,落在苏虹背后四五步的距离,转了话题。

    “孙经理刚才和我说的话,到底是几个意思?”

    “你想知道?”黎华眨眨眼睛。

    “如果你觉得我适合知道的话。”

    这话,让黎华愣了一下。她认真看了毕文谦一眼,然后抬头看了看天上密密的云朵,又看了看前面的苏虹。

    “孙经理是83年进厂当党委副书记兼经理的。他不久就提拔了一个年轻的作词人进厂,那作词人也不负他的提拔,写出了不少好词,还在去年被吸收进音协了,作为一个没有大学文凭的年轻人来说,算是破格的荣誉了。”

    黎华偏头看向毕文谦,仿佛是在问要不要说下去。

    毕文谦点了点头。

    “年轻人很努力报答知遇之恩,不仅是作词,几年里为唱片公司的发展也做出了不少成绩。孙经理也公开表扬过他,说他是具有改革思想的青年。”

    黎华又看了看毕文谦,他也又点了头。

    “与此同时,有另外一个年轻人,在工厂里长期旷工,还有玩弄女性的劣迹,最终被开除了。但他在一次申城青年吉他弹唱大赛里得了一等奖,顿时就成了申城的歌星。唱片公司嗅到了机会,和他签了合同,让他录歌,发行了很多磁带,而他第一盘磁带就卖了100多万盒。于是,他受到了唱片公司领导相当的重视。”

    “作词的年轻人看不惯唱歌的年轻人,认为他歌唱得并不好,还有道德问题。于是他经常公开向孙经理直言指了出来。渐渐的,唱片公司里就有人向孙经理反应作词人很傲了。日子久了,作词人觉得孙经理用人有问题,孙经理觉得作词人惹是生非。”

    “最终,见进言无效,作词人绕开申城唱片公司,直接像中唱总公司的领导写信,反映孙经理在干部政策和编辑方针上存在问题。不久之后,作词人被病休三个月,孙经理带着各部门领导给他开小范围的帮助会,要他检查缺点并录音。结果,两个人的矛盾公开化了。”

    “之后,《解放日报》发了一篇揭露那位年轻歌手道德问题的文章,不仅定性为糟蹋妇女的流氓行径,还不点名地批评了申城唱片公司。而唱片公司立即写了材料反击,指责记者无中生有。于是,日报的党委特派了记者进一步调查,在这个关头,那位作词人向记者揭发了唱片公司领导在鹭岛召开订货会议时铺张浪费、违反财政纪律的问题。”

    说话间,黎华微微叹了一口气。

    “文谦,也许你知道,去年正是中央三令五申不准在旅游风景地开会、不准超标准宴请的风头。这事儿立即上了报。孙经理虽然表示接受批评并今后改正,但在社会上终究引起了大的反响,并受到申城领导部门甚至中央的关注。十分被动的孙经理,决定把作词人退回宣传部,并取消了他的干部资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