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潭州行(五)-《全能文豪之路》


    第(2/3)页

    听到这个好消息,胡俊良的脸色才好看一些:“农老师,太谢谢你了。前两次诗词大赛你已经帮了我很多忙了,没想到这一次又要麻烦你。”

    “都是一家人,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农阳华淡淡一笑。

    也许有人会奇怪,一个姓胡,一个姓农,怎么就成了一家人了?但实际上,农阳华并没有说错。

    胡俊良的身份可不简单,他是大英太祖开国大将胡宏放之后,当年可是封过王的。但历朝的勋贵是个什么样,看看明朝那些死要钱的货和清朝八旗那些提着鸟笼子的家伙就可以知道了。

    在降爵制度(每过一代,无大功降一爵)之下,当初的那个王位在第三代就没了。曾经胡家也试图振兴,但最风光的时候是不用想了。而一战之后国政改革,胡家这种世家更是一落千丈,在财力上甚至都比不上一些暴发户。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破船还有三千钉。胡家兴旺的时候,可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这是十几代下来,虽然大部分权势都烟消云散,但还是有一些人与胡家交往甚密的。世家在这方面的底蕴可不是暴发户能比的。

    农阳华祖上就是胡宏放最倚重的一个部将。两家相互依持十几代人,说一句一家人也不过分。

    当然,这种依持最主要的原因是胡家的后代混的不好,但农家的后代更不怎么样。比如农阳华这一代,农家最有成就的就是他,当了一个大学教授,还是不是什么名牌大学。而胡家,胡俊良的伯父官至副县长,胡俊良的父亲也在政府部门担任一个科长。虽然也不咋样,但可比农家强多了。

    官宦世家嘛,胡家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当官。帝国虽然对官员管理比较严格,但官本位这种思想是不可能消除掉的。而实际上,帝国官员们虽然受到不少限制,仍是有大把大把的特权。国情如此,民情也是如此。

    胡俊良是家族的重点培养对象。胡家动用了一切力量,把胡俊良从小的履历都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就为了他将来出仕顺利。而全国中学生诗词大赛三年冠,无疑是他履历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已经为此奋斗了两年,现在眼看就要达成目标了。突然就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他的担忧和急躁也是情有可原。

    但不愧是官宦世家之后,稍恢复理智的胡俊良思考之后,本能就觉得农阳华的帮助虽大,但只是仍然不太保险。

    命题比赛,自己固然有提前知道题目,可以提前准备的优势。但危险并没有消除,万一对方碰巧有合适的诗作呢?万一对方有急智呢?虽然这两种可能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不得不防啊。

    很快,他就想出了一个狠辣的主意:“农老师,我记得三十二强分组赛有一位主持人杜涵是你的好朋友吧。”

    “你能不能让他想办法争取主持那支靖兴队的比赛?”

    农阳华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胡俊良想要双保险,在第一个环节就争取把靖兴队淘汰掉,让他们连进决赛的资格都没有。

    按照诗词大赛的比赛流程,三十二强分组赛比的是各队对诗词和诗词知识的掌握。先由主持人向每队提问二十个有关诗词和诗词知识的问题,得分作为基本分。然后是抢答环节,这次有十个问题由各队抢答。最后按各队得到的分数的高低来确定谁晋级谁淘汰。

    如果经过两个环节之后有三个以上队伍或者第二第三分数相同的话,就会增加第三个环节——加题赛,主持人会为他们出一道题抢答题,选出最后晋级的队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