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个童话大师的诞生-《全能文豪之路》
第(2/3)页
这个题材既符合他这个年龄身份,不会受到什么质疑,写出来人们只会夸他童心未泯,赞叹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且市场也足够广阔——世界永远不缺孩子,也永远不缺舍得为孩子花钱的父母,父母们大多可是自己吃苦也要让孩子得到最好的照顾。
而他那个世界更有无数这个世界没有传世佳作,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根本不用担心质量问题。
选什么童话呢?短篇还是长篇?这还真的幸福的烦恼呢。
赵亦明想了想,选了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海的女儿》。
纳尼?
超时空搜索引擎框里显出一排红字:本时空已有此内容。
这什么状况?刚才赵亦明查的时候明明说这个世界没有《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啊。
这是咋回事?
再仔细查找了资料,赵亦明才发现这个世界虽然没有《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两个童话集,但它们之中的有些名篇仍然单独流传于世。
这其实并不奇怪,在原时空《格林童话》就有相当部分内容是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德国民间故事而来。而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说《水浒传》,在成书之前,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这些故事在民间已经广为流传,施耐庵在写《水浒传》吸收了这些故事。所以,哪怕历史上没有了《水浒传》这本书,那些经典的故事也不见得会消失,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嘛。
“也好!阿呆这个功能挺不错,省的抄书的时候抄出乌龙来。”
重新搜索到一篇本时空没有的《丑小鸭》之后,放下心来的赵亦明自言自语。
重新选择的《丑小鸭》,赵亦明可谓用心良苦,这篇童话本来就是安徒生怀才不遇写来自勉的一篇童话。当时他有一个剧本《梨树上的雀子》受到不公正的批评,他在日记中说:“写这个故事多少可以使我的心情好一点。”
至于说这篇童话什么揭露了西方社会的歧视和偏见,赵亦明真心觉得是想得太多了。这篇其实故事并不出众的童话能得到众多读者的喜欢,根本原因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能把自己代入丑小鸭的角色中,从而最大限度激发起同情心,结尾又能给人以莫大的鼓励。
赵亦明使用这篇童话,即使暗指自已还是丑小鸭,又是向世界宣布,白天鹅即将来了,同时也是开了一个嘲讽:如果我这篇童话如果采用了,自然是对方慧眼识珠,如果没被采用,嘿嘿……
恩,等我成名之后,这又是一个好故事。
再接再厉,赵亦明又抄了《小意达的花儿》、《野天鹅》等好几篇著名的短篇童话。
“恩恩,等用短篇打出了名声,就可以出长篇了。”
吹了吹敲打了几个小时键盘,有点发红的手指。赵亦明满意点点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