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 血泪奇缘柳三哥-《柳三哥传奇》


    第(3/3)页

    柳三哥睁眼一看,见是花竹杆,便道:“花竹杆,你这个大坏蛋,拐卖儿童,要下地狱,来人呀,快来抓人贩子呀……”

    他刚喊了没两句,口中就被塞进了一块破布,花竹杆大约拐卖儿童已是老手,三下两除二,就将柳三哥的手脚绑了起来,从怀中掏出一只麻袋,想将柳三哥装进麻袋里背走。突然,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住手。”

    花竹杆抬头一看,见假山石上蹲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身形瘦削,鹤发童颜,穿着件褐色布衫,双目炯炯有神。花竹杆道:“老不死,别管闲事,不然,老子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老人微微一笑,捋着胡须,道:“这事儿,我老人家管定了。”

    花竹杆起了杀心,他身上本就背着几条人命,多杀个把人,根本不当回事,今天若要安然脱身,只有杀了那个老不死。他扔了手中的麻袋,从裤脚拔出一把匕首,向老人窜了过去,临到跟前,嗖,掏心窝就是一匕首。

    老人将他握匕首的手背一按,如一只褐色大鸟,从他头顶飞了过去,落在柳三哥身边,抱起柳三哥,伸手将他堵口的破布扯了,柳三哥道:“爷爷,你快跑,别管了,你打不过他。”

    花竹杆转身见老人抱着柳三哥,道:“听听,连娃娃都知道,你实在太老了,逃过一次,能逃过两次、三次?放下孩子,走你的路,啥事儿都没有。”

    老人笑道:“你知不知道,‘姜还是老的辣’这个道理。”

    花竹杆怒道:“你是不撞南墙不死心呀。”他一个滑步,手中匕首向老人脸上划去,用的是“有凤来仪”的招式,显见得手头颇有些功底。

    老人哈哈长笑,道:“就你这道行,也想杀我老人家?”

    说着,脚尖一点,抱着柳三哥,身形斜掠,衣袂飘飘,如贴地大鸟,又掠上了假山。柳三哥道:“爷爷,你的轻功真好,不过,你打不过他,还是快跑吧。”

    老人道:“你怎么知道我打不过他?”

    柳三哥道:“你太老了呀。”

    老人道:“我说我打得过他,你不信,那咱俩打个赌,好不好。”

    柳三哥道:“打啥赌?”

    老人道:“打赢了,你拜我为师。”

    柳三哥道:“好啊,打输了,那就你拜我为师,咱们公平交易,谁也不吃亏。”

    老人哈哈大笑,道:“好啊,好啊,一言为定。”

    花竹杆见又给老人跑了,道:“轻功是逃功,不是武功,有本事就下来,是骡子是马,咱们遛遛,凭真本事过过招。”

    柳三哥道:“爷爷,还是别下去算了,这样,咱们等于没有赌。这个赌,就取消了。”

    老人道:“不行,我说了的话是算数的,莫非你要赖账了?”老人将柳三哥手上脚上的绳子解了。他真想收下这个徒弟,在水果摊档,柳三哥对付花竹杆、胖墩儿的招数,他正巧全看见了,小小年纪如此机灵,真是天纵奇才,大起来,必是江湖伟器。他悄悄跟了下来,若是小孩要赖账,不愿学武,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学武必须好武爱武,若是天生厌倦,有再好的资质,也是学不好的。

    柳三哥道:“那倒没有,我说话从来算话。”

    老人道:“好,象个男子汉。”

    花竹杆在假山下囔囔,道:“有种就下来,见着老子象老鼠见猫,算啥玩意儿。”

    老人抱着柳三哥从高高的假山上飘了下来,竟飘到了花竹杆面前,柳三哥急道:“爷爷,不好,小心他手上的匕首。”

    花竹杆恨声道:“算你有种,去死吧。”匕首对着老人的腹部狠狠扎去。

    老人左手抱着柳三哥,右手出指一弹,一股气劲,竟将匕首荡了开支去,花竹杆连身子都晃了一晃,他知道不妙,今朝是遇上高手了,正想转身逃窜,晚了,老人的掌背在花竹杆的肋下一拂,只听得“格格”几声闷响,那是肋骨折断的声音,花竹杆如同一团棉絮似的飞了出去,落在两丈开外的草地上,口吐鲜血,抽搐挣扎,却爬不起来。

    柳三哥拍手喝彩,道:“爷爷的武功真棒!太厉害了!我还没看清,花竹杆就倒了,真是个废物,光知道欺负小孩子。”

    老人将柳三哥放在草地上,道:“小朋友,我送你回家吧。”老人想,就是要收他为徒,也要征得孩子父母的同意。

    柳三哥道:“爷爷,莫非你忘了打赌的事了?还是想赖账了?”

    老人道:“没有啊,得与你父母辞行呀,怎能说走就走,学功夫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少说也得十年八年吧,父母会急死的。”

    柳三哥道:“我已被拐骗了七、八天了,也不知道家在哪儿。家父是唱戏的。等我学会了本事,再去找他们。”

    老人道:“你家在哪儿?”

    柳三哥道:“我也不知道,反正很远很远,船开了四、五天呢。”

    老人叹口气,道:“唉,那就跟我走吧。”

    柳三哥趴在地上,连磕三个响头,道:“师父在上,受徒儿磕拜。”

    其实,柳三哥人小鬼大,完全有办法找到白艺林,他怕到时候白艺林不同意,那就白搭了。白艺林跟他说过,要他做个医生,既不许他演戏,也不许他读书做官。白艺林对他非常好,可白艺林的脾气非常倔,他决定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

    可柳三哥有自己的主意,他要去找亲生爹娘,若是没有一身功夫,单身匹马怎么到遥远神秘的西域去找爹娘呢!有了象爷爷这样棒的功夫,走到天涯海角也不怕。

    那老爷爷便是昆仑剑仙巴老祖,据说他的剑,已无人间烟火气,出神入化,惊天动地,世间无人能接得了他三招。从此,柳三哥便成了巴老祖的关门弟子。

    五年前,柳三哥艺成下山,去找长虹戏班,却遍寻不着。那年夏季的一个晚上,柳三哥在苏州官前街的一个戏棚子里看京戏,戏班子叫庆春戏班,演的是折子戏,有《霸王别姬》、《苏三起解》、《断桥相会》,那生角、旦角演得特别传神,一打听,生角叫白玉春,他大喜,莫非那白玉春就是自己的弟弟,他怕同名同姓搞错了,决定等戏演完了,去后台看看。

    戏棚子散场了,已是深夜。柳三哥来到后台,见演员们正在卸装,却全都绷着脸,后台只听得一个彪形大汉在囔囔,道:“懂不懂规矩,这儿是我三合会的地盘,就得听我的,演戏的收入第一天是六四开,我拿六,戏班子拿四,以后才是你们拿六,我拿四。”

    班主是个五十来岁的长者,长者道:“老大啊,唱戏的不易啊,今年春天,我们来贵地唱戏,还是三七开呀,我们拿的还是七啊,怎么没几个月,就变了?”

    大汉道:“怎么,想不通了?想不通就打道回府,现在物价在涨,粮涨油涨菜也涨,我这地盘就不兴涨个价了!我就这个价。不过,今儿的‘六’,你得付了才能走,该有三十一两五钱银子吧,彩头还没跟你算呢。”

    长者道:“老大啊,物价涨得是凶,可我的戏票却没涨呀。”

    大汉道:“干嘛不涨,你也涨啊,来个水涨船高嘛。”

    长者道:“我的戏票若是一涨,戏就没人看了。那得喝西北风啊。”

    大汉道:“告诉你,掌柜的,我的地盘钱,一个子儿也不能少,掏银子吧,老子没功夫跟你噜索。”

    长者道:“老大,请你老高抬贵手吧,要那样算,戏班就赔了。算下来,戏班这几十口子,连一天吃住的钱都不够啊。”

    大汉道:“老子管不了那么多,付账吧。”

    大汉身后的四名打手,满脸横肉,也囔囔道:“哪儿来那么多话,付账付账。”

    正在卸装的生角忍不住了,道:“出手也太黑了点,总得讲道理吧,。”

    大汉骂道:“小子你骂谁呀,不想活啦,在苏州,老子小霸王一跺脚,官前街就抖一抖,今天遇上新鲜事儿了,竟有人敢当面开骂了。”说着,顺手就是一个耳光,打得那生角倒退了三步,口角鲜血直流。四名打手,捋起袖子,吼一声,一拥而上,就要大打出手。戏班长者上前劝阻,却被马仔一推,摔了一跤。正在此时,柳三哥身形一晃,已堵住了四名打手,他双手叉腰,道:“想动手么,朝小爷身上来。”

    大汉与打手一愣,一芥白面书生,送死来了,相互看了看,笑了,道:“小子,别管闲事,闪一边去,爷饶你这一回。”

    柳三哥道:“怕了?识时务者为俊杰,不错不错。”

    大汉恼了,道:“给脸不要脸,老子是怕了,怕你不经打,你还当真了。”呼,一掌拍向柳三哥肋下,大汉心想,这一掌足以将白面书生击成重伤,也许,书生这辈子将成了个废人。

    岂料柳三哥身形一闪,已闪到一侧,如风点穴拂柳手,在他的天府、尺泽、手五里、曲池、阳溪穴上一拂,小霸王的手臂便整个儿麻木了,同时,脚尖接连在小霸王两膝委中穴上一点,大汉竟然扑嗵一声,当厅跪下了。四名打手怒吼一声,将书生围在中央,从四个方向扑了上去,柳三哥展开“沾衣十八跌”的闪避腾挪功夫,四名打手的拳脚只要一沾上他的衣袂手脚肩背,他身上便即刻反弹出一股强大的气劲来,打手的拳脚越重,反弹的气劲就越大,柳三哥稍一腾挪,便听得一叠声“啊哟啊哟”的惨叫声,那四条壮汉,已从四个方位飞了出去,鼻青脸肿,鲜血长流,身形佝偻,臂折腿瘸,倒在地上,一时挣扎不起。

    在场所有的人都惊呆了,想不到这年轻人身手如此了得。

    跪在地上的大汉动弹不得,叹口气,道:“好汉,在下有眼不识泰山,认栽了。可在下好歹是三合会的老大,总不能老这么跪着吧,该杀该剐,你就划个道儿吧。”

    柳三哥道:“还是老规矩,与戏班的分成三七开,你三,戏班七。而且,不管物价如何涨,只要你当老大,这规矩就不能变。”

    大汉道:“看在好汉的金面上,就这么地了,不知好汉怎么称呼?”

    柳三哥道:“我是戏迷,姓来,叫无踪。”说着,柳三哥拍开了大汉的穴道。大汉一拱手,道:“敝姓王,名金龙,人称小霸王。这叫不打不相识,今后有事用得着在下,尽管吩咐,苏州官前街得月楼茶馆是在下开的,到那儿就能找到在下。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扰了好汉雅兴,告辞了。”大汉拍拍膝头的灰土,拉起四个打手,就要离去。

    长者道:“老大,把今天的份儿钱拿去。”

    王金龙道:“今天的就不要了,份儿钱从明天开始算,算是我孝敬来无踪好汉的茶水费。”

    王金龙带着四名打手讪讪离去。

    戏班长者拉着柳三哥的手道:“多谢大侠出手相救,不然,小儿就惨了。”

    柳三哥怔怔地望着长者,又怔怔地望着白玉春,他依稀有些辨认出来了,那是爹和小弟啊。他又扫了眼戏班子里的人员,却是新人为多,熟识的老人已寥寥无几,他道:“你,你,你不就是长虹戏班的班主,白,白艺林吗?”

    长者道:“是啊,你是谁?”

    柳三哥强自克制着内心的激动,他不能当着众人的面认爹,他“三哥”的名声已在江湖暴响,江湖上有许多人视他为英雄,顶礼膜拜;也有许多人视他为仇敌,恨之入骨。他不愿让白家、让爹牵涉到江湖恩怨里来,江湖太凶险,他们应该过平静安宁的生活。他勉强一笑,道:“我是个戏迷,听老一辈人说,你以前也是唱生角的,唱得可好了。”

    白艺林道:“老啦,不行啦,现在是儿子白玉春当红啦,不知他能红多久啊。”言下颇有些担忧。

    柳三哥手一拱,道:“夜已深了,在下告辞了。”

    白艺林封了三十两银子,递给柳三哥,道:“大侠,这是小老儿的一点敬意,望大侠笑纳。”

    柳三哥道:“银子是断乎不收的,若是,若是白爷与令公子白玉春看得起在下,请于明日下午到在下落脚的客栈唱几曲清唱,以过过在下的戏瘾,也不要锣鼓琴箫,以免惊动街坊。”

    白艺林道:“大侠客气了,大侠如此看得起小老儿父子,真是三生有幸啊。明日下午,小老儿与犬子定去客栈拜访。”

    翌日下午,在阊门外的一家农家客栈,白艺林与白玉春父子找到了柳三哥。柳三哥忙将他俩延入房内,关上了门窗,分宾主坐下。白艺林心内有些打鼓,关门窗干吗,又不是做贼,不知这后生要出啥怪题目,口中却道:“大侠,请点戏。”

    柳三哥道:“我,我点不出来。”

    白艺林道:“大侠,随便点。”

    柳三哥眼睛已经湿润,他看看白艺林,又看看白玉春,不知从何说起,叹道:“人生如戏啊……”

    屋内光线有些暗,白艺林父子只觉得有点怪,还是没有看出古怪来。

    不过,他们在江湖上混,碰着古怪的事多了,没往心里去。白艺林误会了,道:“大侠有话只管直说,只要小老儿能办到的,定当倾力而为。”

    柳三哥再也忍不住了,“扑嗵”一声跪下,抱着白艺林的腿,颤声道:“爹,我是三哥呀,我找得你们好苦啊。”

    白艺林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与白玉春面面相觑,白玉春俯身抓起柳三哥的左手,据说,人这一生中,不论活得有多长,手掌的纹路是不会变的。

    白玉春仔细检看柳三哥的左掌,他的生命寿数线依然那么绵长,一直延伸到了手腕处。这条掌纹非常特殊,他所见的人中,只有三哥的生命寿数纹有那么长。他抓着柳三哥的双手颤抖了,抬头对白艺林喊道:“爹,他是三哥呀,他是三哥。”他一把抱住柳三哥哭道:“想死我了,哥,你跑到哪儿去了。”

    父子三人抱头痛哭,看着白艺林斑白的两鬓,柳三哥有晃若隔世的感觉。看着柳三哥的脸,白艺林又找回了童年时三哥的淘气与聪明。

    柳三哥问起娘,白艺林道,已在前年病死。双方不免唏嘘感叹了一番。

    柳三哥解释了昨天他没有贸然认亲的原因,并再三叮嘱白艺林与白玉春,为了确保白家的安全,千万千万严守秘密,不能向任何人透露与自己的关系。否则,便有杀身之祸。

    白艺林、白玉春长年混迹江湖,江湖的凶险,他们见得多了,江湖上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有些规矩是碰不得的,谁要去碰,谁就得死。这道理,他们太懂了。

    若是有人问起年幼时的三哥,就说他姓白,没有姓柳的,白三哥被人贩子拐走了,生死不明。至于“三哥”这个称呼,世上太多了,太普通了。对于他的存在,连大哥二哥都不要告知,以免人多嘴杂,不慎泄密,招来不测。今后,他也不会再到戏班去了,若万一有事去了,他的名字就叫“来无踪”,是个戏迷,千万不可叫“三哥”。

    柳三哥叙述了杭州清河坊与白玉春分手后自己的经历。白玉春也述说了逃走后的经过。

    原来,白玉春当年从杭州清河坊跑了后,就按柳三哥说的,找了个唱京剧的戏班,自报家门,说是被人贩子骗了,是长虹戏班白艺林的儿子,恳求戏班子将他送回父母身边。戏班子之间大多互通声气,互相帮衬,立即将他收留了下来,并修封书信给他父母,叫派人到杭州来接儿子。及至白玉春长到十几岁,戏唱得越来越好,武生文生都拿得起放得下,白艺林就让儿子去唱主角了,自己退下来,管理杂务。随着儿子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了戏班的台柱子,白艺林索性连戏班的名称也改了,叫庆春戏班。那就怪不得柳三哥找不到了。

    今年初,白玉春与头牌旦角年方十六的刘依依结婚了,刘依依戏唱得好,人长得也好,如出水芙蓉一般,出凡脱俗,清纯甜美。俩人唱到哪儿哪儿红,十分卖座。庆春戏班办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名头响彻大江南北。

    那晚,白艺林将柳三哥的身世告诉了他,他不姓“白”,应该是姓“柳”,并将刻着篆体“柳”字的长命锁交还给了他,那是柳三哥幼年时挂在脖子上的信物。他父亲是前吏部尚书柳仁宽,二十年前,一家十一口全部遇难,为首的杀手叫“白毛风”,左颊有一黑痣,黑痣上长一撮白毛,白毛长及下颏下。唯一幸存者,就是他,救他性命的是无名白马壮士,遇难地均在昱岭关南。

    不久,白玉春陪着柳三哥去了柳家遇难地祭拜,有好事者为柳家十一口立了坟墓,树了碑碣,墓地有长长的甬道,两旁是苍松翠柏,十分考究。署名生前好友欧阳原,为柳仁宽写了墓志铭,陵墓修建出资者也是欧阳原。并在三里外的山路上,找到了壮士与白马的墓,周遭青石围护,花岗石的墓碑,也有墓志铭,叙述了壮士遇难经过,及重修坟墓诸事。壮士及白马墓,竟也是欧阳原出资重建的。柳三哥暗暗寻思,要报仇必须找到欧阳原。此仇必报,他要去寻找那些凶手,向那些前台幕后所有的凶手,讨还血债。

    当然,白玉春陪着柳三哥也去了趟南京,养母陈小兰的墓地在南京郊外,不免痛哭祭拜一番。

    自此,柳三哥找到家了,他每年都会易容改装,去庆春戏班演戏的戏棚看戏,他从来不进入戏班与家人亲近接触,他会托小厮送封信给白艺林,信上写道:“白班主近好:敝人有广州各色上好化装用脂粉油彩,价格实惠,如有意惠顾,请于近日到某某客栈某号客房,找敝人洽谈便可。敝人姓来,号无踪。特此相告,过期不候。某月某日。”接到信后,白艺林便会带着儿子白玉春去客栈看柳三哥,对戏班的人却说,是去唱堂会。柳三哥总会送上一张汇通钱庄的银票给老爹,父子三人欢聚数日,喝喝酒,聊聊家常,其乐融融。

    白家才是柳三哥真正的家,没有白家,便没有柳三哥。对于白艺林冒死相救之恩,柳三哥怎么还呢?能还完吗?还不完,那就下辈子接着再还。

    救他性命的白马壮士是谁,他的亲人在哪儿,这份大恩,也必须去偿还,他不在了,就该还给他的亲属,江湖上讲究的就是恩怨分明,有仇不报非君子,有恩不报还是人么!?

    小仇小恩不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否则心眼儿也太小了,活着太累,大可一笑了之;大仇大恩岂能没心没肺,无动于衷,即使赴汤蹈火,刀山剑林,也应毅然决然,在所不辞。这才是纯爷们!这也是柳三哥做人的宗旨。

    当柳三哥接到白玉春求救信后,他当然要放下一切,去解救小弟。

    白家的事,就是他的事,不,比他自己的事,还要重要百倍千倍。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