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拉仇恨值的李守汉-《夺鼎1617》


    第(1/3)页

    “封爵非吾本愿,惟愿海内升平。”

    李守汉先是表明了自己对于爵位的淡泊,只想看到大明境内重新回到太平盛世的朴素愿望。这一点,在场的人们,从监国朱由崧到马士英、诚意伯刘孔昭,甚至是钱谦益、赵之龙等东林魁首也不得不发出违心的称赞之声。大肆的吹捧公爷对于名利虚位的淡然处之。

    对于虚位不屑一顾,那么,就要有点实际的东西拿出来了。

    “先生有大功劳于国家,若无封赏,岂不令天下军民百姓寒心,要埋怨陛下赏罚不明了。”马士英很好的为李守汉垫了一句话。

    “臣已经是身为公爵之位,官也是位极人臣。若是再升一级,便是要请钱大人上表章,请陛下赐臣以九锡了。”李守汉带着玩笑调侃味道的话,顿时让大殿内响起几声轻笑,但是,钱谦益的一张保养良好的俊脸却是涨得朱砂也似的红。

    他上表章来请求给李守汉加九锡?那不就是把他比成了华歆等辈曹魏手下奸佞?

    “陛下,梁国公上马治军,下马治民。军政两事无不精熟,可以托付以军国政事。”新建伯王业泰代表勋贵一派站出来说话了。既然不能给梁国公加封爵位,那就给差事吧!用差使的权力来弥补不能封爵的遗骸。

    既然李守汉说只想看到海内升平,那么,朱由崧也就顺水推舟的问了一句:“当今正逢国难,朕年轻,且又初执国柄,难免有些诚惶诚恐。国公执掌一方军政多年,经验老到。可以有良策教朕?”

    “良策不敢说,但是臣觉得目下有四件大事却是当务之急,请陛下一一落实。臣敢断言,只要这四件事情办好,大明江山重现太祖、成祖两朝景象,也是指日可待。”

    “先生请讲。”既然李守汉不要什么爵位,只是献上几条方略,来表明自己是有能力来完成朱由崧交给他的任何军政差使的。那,大家便竖起耳朵听听就是了。

    “一曰定名号,正大义。请陛下下旨,令礼部等有司为为先帝发丧定庙号谥号。先帝以九五至尊,于京城之中亲自披坚执锐与流贼拼杀,最后以身殉国。当为臣等楷模。必须以美号方可与之相配。”

    “此举甚合朕心。准了!马先生,史大学士,你们二人都是内阁阁老,下去之后便要将此事操办起来。务必按照梁国公所说,谥以先帝美号。”朱由崧虽然被东林抹得不能再黑,但是毕竟也是接受了良好的宗室贵族教育的,一手丹青,诗词歌赋,做得不比那些名动一时的下江才子差。李守汉提出给崇祯上庙号、谥号,他当即便明白了,梁国公的意思是要朕学习一下汉宣帝刘洵的做法,通过这样的措施连彰显朕的皇位合法性。

    在西汉,只有皇帝有重大功绩的才能有庙号。西汉时期庙号的授予是比较严格的,只有做出重大贡献的才有:高祖刘邦的庙号为太祖文帝刘恒的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著名的汉武帝刘彻庙号世宗谥号孝武皇帝这是汉宣帝之前有庙号的皇帝,他之后的汉元帝刘奭庙号为高宗,谥孝元皇帝汉平帝刘衎庙号元宗,谥号为孝平皇帝。其他皇帝都没有庙号,像景帝就不是庙号而是谥号:孝景皇帝。像平帝的元宗都是属于后期,制度不是那么严格才得的。像一手开创了所谓文景之治的汉景帝都没有混到个庙号。可见庙号管理的严格程度了。后面几个西汉皇帝有庙号的,都是东汉追封的,不是当时商议的。

    死去的皇帝都被请到太庙里供奉。太庙祭祀是以太祖为中心,没有太祖就没有这个朝代,刘知几史通称谓:“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有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祖有功,宗有德”。尊为“祖”的,通常是有开国的大功。也就是开创朝代的叫祖,有政绩的叫宗。开国之君称之为太祖。如宋太祖、明太祖、清太祖努尔哈赤。一般一朝只有一个“祖”,很多”宗”。明朝除了太祖,还有成祖,是因为成祖迁都燕京,此后明朝奠都于此,而且成祖在文治武功上颇有作为。其后的皇帝相比之下,充其量只是守成,没有更大的开创。“宗”有延续的意思,例如宗绪、宗祧。因此成祖以后的皇帝庙号就都是“宗”。

    汉宣帝刘洵从民间被霍光寻访出来并且扶上皇帝宝座,为了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刘洵便一手主持了给汉武帝上庙号的工作。武帝这个称谓,便是对他的太爷爷刘彻一生功业所作出最好的总结。同时,也因为这个举动,让刘洵确立了自己的合法性,避免了被霍光废掉的命运。

    而且,刘洵在位期间,执掌汉室江山,对外平定匈奴,打通河西走廊,也是个强爷胜祖的人物。后来的光武帝刘秀曾经称呼汉宣帝刘洵为中宗,意思是中兴之主。这分明也是要让朕成为大明的中兴之主啊!李守汉这番意思,朱由崧自然要好好领会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