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7章 葛洛夫的野心-《重生科技狂人》
第(2/3)页
和阿诺德.施瓦辛格。以及那位今年刚去世的派拉蒙老板查尔斯.布卢多恩一样,安迪?葛洛夫那种特有的匈牙利英语口音,常常惹来外界的嘲笑。
可以说,安迪?葛洛夫是在“饥饿”的生存压力下,头悬梁锥刺股地一步步取得学士、博士,从而拿到了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通行证。
在进入仙童半导体公司后,安迪?葛洛夫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开发产品原型,确立生产工艺流程。做为工艺开发人员,他要将那些不保险的设计方案和貌似无法再生产的原型产品,一一挑出来。
这个时期的安迪?葛洛夫,完全属于默默无闻之辈,只有当研发部生产出不实际的产品而追查原因时,别人才会注意到他,并成为发泄怒火的对象。
经过如此的千锤百炼,安迪?葛洛夫背黑锅的心理素质,自然成长得无比强大。
唐焕见安迪?葛洛夫对背黑锅的任务甘之如饴,便话锋一转道:“听说英特尔公司内部,对你的管理风格颇多微词。你没有两头受气的感觉么?”
“没有这样的事。”安迪?葛洛夫当即脸红脖子粗地矢口否认。
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成立英特尔后,将安迪?葛洛夫变成第三位员工,绝对算得上捡到宝了。
即使到了1968年,安迪?葛洛夫也没有完成把自己改造成为一个标准美国人的目标。
令人难以听懂的英语腔调,头上戴着的一幅助听器……蹩脚拙笨的样子,第一眼看过去就能判断出是个“东欧制造的产品”。
为了在职场上生存,安迪?葛洛夫除了对工作的劲头如同俄罗斯矿工一样外,作风也越来越执着和硬朗。
罗伯特.诺伊斯是英特尔的外交家和业界英雄,戈登.摩尔是英特尔技术研究方面的天才。他们两个的身上不约而同地欠缺身为公司最高管理者所必需的一些东西,即无情强硬的管理才能和执着严谨的工作作风。
该打就打,该骂就骂。这是任何大公司都会采用的管理准则,安迪?葛洛夫恰好可以扮演这个黑脸的强硬派角色。
天下太平时期。安迪?葛洛夫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讨厌,但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就能显示出对整个公司的价值了。
比如日美半导体大战的当下,为了应对英特尔所遭遇的困境,安迪?葛洛夫于1982年推出了“125%的解决方案”,即要求雇员必须发挥更高的效率,以战胜咄咄逼人的日本人。
那个著名的“迟到登记表”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公司规定雇员每天得工作10小时,所有在上午8:10以后上班的人,都得签下大名。
《纽约时报》的记者慕名前来采访,居然看到当天上午,安迪?葛洛夫也签了名。
不可否认的是,“125%的解决方案”使英特尔成为血汗工厂,于是一些工程师在头上系上布条来发泄不满。
“大家都在硅谷的一亩三分地上讨生活,有些事情没什么好否认的,要不然英特尔首席科学家特德.霍夫,为什么会离开英特尔。投奔了雅达利?”唐焕不紧不慢地说着。
见唐焕拿出了这个例子,安迪?葛洛夫顿时哑口无言,盖因intel4004研发成功的两位重要功臣——特德.霍夫和费德里科.费金。先后离英特尔而去,确实和他有关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