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5章 迷失方向的英特尔-《重生科技狂人》
第(2/3)页
自此以后。英特尔的动态随机存储器市场份额,就没超过百分之四十。
好在半导体存储器产品并非只有动态随机存储器,还有静态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以及另外的通用微处理器和周边芯片等。
英特尔在这些热门领域里都颇有建树,倒也不至于丢掉业界先锋的位置。
由于动态随机存储器的1kb和4kb阶段,都被美国公司独自掌握,因此,虽然行业竞争激烈,但英特尔的小日子过的还是非常滋润的,并在1970年代末跻身于财富500强的行列。
可当动态随机存储器发展到16kb阶段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日本各大财团在国家的支持下,投入大量财力和人力。疯狂地涌入了半导体行业。
对于日本人走马灯似地参观学习,美国的半导体公司并没有放在心上,在他们看来,日本人难有作为,更谈不上展开竞争,抢自己的饭碗了,于是纷纷放出了许可证,允许其利用美国的技术制造半导体芯片。
骄傲自大的美国人,并没有意识到日本人“哈伊哈伊”的谦恭外表下。隐藏着怎样一颗卧薪尝胆的狂野之心。
结果很快开始风水轮流转了,日本人在16kb动态随机存储器的研发上。追上了美国人,并在1970年代末。占据了百分之四十的市场份额。
在这种美国半导体公司只保留百分之六十市场份额的大背景下,英特尔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可英特尔仍然乐观地认为,只要开发出64kb的动态随机存储器,凭借这个绝活,好日子就能回来了。
但现实却残酷地表明,美国已经无法主导动态随机存储器的发展路线图了,日本的半导体公司纷纷推出了64kb的动态随机存储器,并在1981占据了百分之五十六的市场份额,美国则退缩到百分之四十四。
如果说市场份额这个指标太过宏观,不够形象的话,那64kb动态随机存储器每片的价格,从1981年的50美元,狂降到1982年的5美元,就足以说明市场竞争的血雨腥风。
仅把目光放在价格战上,得到国家支持的日本半导体公司,似乎有些胜之不武,但实际情况却是,一向注重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的日本人,将自己的动态随机存储器成品率提高到了百分之八十,而美国的同行则为百分之五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