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清明时节-3-《崎路行》


    第(2/3)页

    “不妨,不妨。”白孟扬客气说道,“只怪我放不下这心事。三位皆是侠义之士,都是我冒昧。过意不去,过意不去。”

    正事说罢,四人又岔开话题闲聊了一会儿。终此一席,恒靖昭虽然一直和气健谈,但恒雨还还是看出了他眼底的焦虑,尤其是在方才她坦然直言有心继任掌门的时候。她知道,父亲想让她回心转意,可这决定并非一时之念,所谓日久弥坚,这念头早就在她心底深植,自从那日和师兄们聚会时说出口来,就再也不会回头。

    白孟扬告辞的时候,窗外雨势依旧。一夜淅沥。

    次日清晨,天刚有些蒙蒙亮,西津渡口上已经热闹起来。雨住风歇,准备渡江的人陆续集结到码头上,行脚的,推车的,赶牲口的,在石板路上留下各种声响。有摊贩在码头边竖起锅灶,几蓬热气缭绕在暗昏昏流动的人群中。

    丘胤明这时已经登上一支渡船,立在船舷边一处宽敞空位,双手张着口布袋,黑马正埋头从袋子里吃着什么,不时地晃晃耳朵。方才过码头时,看见有人卖新鲜的豌豆,他知道马儿喜欢吃,就买了一口袋,上船后一边喂着马,一边打量着正在上船的零散客人。

    快要客满了,就在这时候,他瞥见两个身形矫健的人牵着马从码头上快步过来,刚好赶上了这支渡船。跳板收起,两个大汉好不容易找了块空地和马匹挤在一处,转眼四顾,目光落在丘胤明身上。

    丘胤明自然也看清了这两人,心中诧异,觉得面目有几分眼熟,却又说不上姓名,好像是西海盟的人。可那二人却认得他。原来他们就是八卦刀的齐老大和朱老七。丘胤明曾几次去过不择园,西海盟三位头领的随从们大都能认得他,可他就不见得能将这些随从个个认清了。

    那二人知悉他身份,但无意招惹,于是转过头去自顾说话。昨日已从恒雨还口中得知,史头领近日一直潜伏在扬州,而霍仲辉也派了人过去,不知这二人是谁的手下,丘胤明于是留了份心心眼。当船到达对岸瓜洲渡的时候,他若无其事地故意落在下船民众的后面,只见先头二人几次回身张望,像是在找他,顿时觉得有些蹊跷。不动声色,静观其变。可那两人终没什么动作,匆匆吃了些东西就上马赶路了,看方向,正是往扬州城去。

    既然都走大路,正好光明正大地尾随。丘胤明骑马远远跟在那两人的后面。快到扬州府城时,商铺遮掩,人流渐密,眼看前面两人快要进城门了,丘胤明赶紧催马赶上,一旦进城,七街八巷的不留神就得把人跟丢了。

    谁知刚赶到城门下,就听有人在身后叫道:“丘公子!公子!等等,等等!”他回头一看,两人正朝他奔来,是朱正瑜的随从,跑到他跟前歇了口气道:“公子,朱庄主让我们天天到城门口侯着,就等你来呢。总算到了。快请随我们去见老宗主吧,他老人家老念叨你呢。”

    丘胤明朝城门里望去,西海盟的两人已没了踪影,只好作罢,由朱正瑜的随从带领,并不进城,一路向北。

    扬州城北山丘起伏,林木秀丽,溪水温润,诸多唐宋旧迹星罗其中,尽显文华气象,不由得令人对古时盛景浮想联翩,此地虽比不得杭州之风姿明艳,可清丽淑秀之气倒胜得三分。沿山道上行间,丘胤明问起这几日春霖山庄众人的行迹。

    朱正瑜的这两名随从他已然熟识,原本都是夷陵郡王府的内臣,在春霖山庄也是有头脸的下人,一个四十来岁叫做李盛希,另一个三十多岁,名叫钟泉。去年在开山大会时就认得了,近来知晓了二人的来历之后,他便有意和他们多了些客气往来。这二人心里也明白,朱庄主对这位前巡抚大人是既忌讳又不免钦佩,如今他还是老宗主的公子,这便又是一层利害,二人自然也乐意同他亲近。

    “老宗主这两日和张先生形影不离,先前好像还没这么熟络。”李盛希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