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反客为主-4-《崎路行》


    第(2/3)页

    陈百生当初占山为王时,在大冶县也有几个旧识,探访了几人后得知,当初武昌府发出的通缉令在数月无果之后已无人问津,等同虚设。如今手下无人,办事不利,于是便托人向先前的旧部们通消息,倘若有人仍旧不忘旧情前来投奔的,不计前嫌都收留。数日过后,便有二三十人闻讯前来,不乏之前从龙角山铁矿解救出来的几名苦力中的领头。这厢安顿,暂且不提。时值腊月末,丘胤明见一切妥当,便单骑快马上京而去。

    到了京城,刚过新年。乔装一番混进城去,眼见一片新春欢腾之景,到处张灯结彩,喜乐融融。回想去年此时,正和东方兄妹还有无为欢聚一堂,又初识恒雨还不久,即便有些朝堂阴云掩盖,也挡不住眼前一片光明,哪里料得到之后这一切变故。去年上元节和恒雨还一起看灯的情形,记忆犹新,可惜今年来不及赶去杭州陪她过上元,连她的生日也错过了,定要找些什么弥补一下方好。想着这些,这一年里的朝堂变故也好,生死危机也罢,眼前所有物是人非,过去的也就过去了。

    樊瑛见他突然造访,十分惊喜,留他在家好生款待了两日,将救他出狱之后京城诸事逐一相告。原来,当日贿赂庞勇,老仵作等一干人实属应急之策,事后,庞勇便照樊瑛吩咐,灌了几大壶烈酒,醉得不省人事。第二天陆杲气急败坏地责问时,只说得知狱中有犯人死了,就按老规矩半夜送出去埋了,至于是谁去埋的,当时醉酒,记不得了。老仵作向来一丝不苟。看着簿子上的详细记录,陆杲气打不出一处来,把庞勇打了一顿板子,直到樊瑛前来好言相劝才作罢。可他心里明白,这就是樊瑛的把戏。当日把丘胤明从刑部大牢秘密提往北镇抚司,除了庞勇和几个亲信校尉,外人的确不知道那犯人就是丘胤明,而曹公公的意思,也的确是不能说动便将他打死。如今这样的结果,直让他恨得牙痒痒。说起这,樊瑛也觉得庆幸,那计策可说是漏洞百出。事后,樊瑛立即又给了庞勇许多好处。如今这案子,刑部和大理寺都搁置了起来,皇帝也没问,就算是一桩悬案了。

    这日晚间,樊瑛一面和丘胤明喝酒,一面翻看着荆州官员的供状。看毕,赞赏道:“贤弟办事真是精细稳妥,有始有终。关于你的案子,近来有不少人背地里说应该重新审查,不过顾忌着曹公公,又牵扯到了宗室,所以不好提出来。等过了风头,从长计议吧。到时候一定还你清白。”樊瑛又为他添满酒杯,道:“其实,你的官职当时只是暂去,日后倘若翻案,说不定……还可以恢复的。”

    丘胤明笑道:“无所谓。在朝中我可是已死之人,不指望这些。如今早有新的打算,将来换条路走,还是能够出人头地的。说来,比做官还自在些。”

    “对了。”樊瑛眉毛一挑,道:“你先前那个柴管家,现今过得不太好啊。”

    “怎么了?”丘胤明放下手中的酒杯。

    “你走后,过了些时日,我派人打听过他的情况。说是和本家的兄长有矛盾,回乡之后,没了收入,日子过得很清苦。我便接济了他一点,不知现在如何。要不要去看看?”

    丘胤明道:“那我明天一早就去。”

    “我和你一起去吧,反正这些天都闲着。”

    次日一早,丘胤明和樊瑛便装出城。之前听柴班说过一些本家的事,知道他家在西山脚下的桃园村,本家养花为业,可到底多少亲戚,关系如何,却是一概不知。西山离城不远,骑马不久便到。深冬方过,山野地头一片衰草,只有满山松柏森然苍翠。京城附近的的百姓大多不以农耕为业,或做些手艺,或种些暖房蔬菜,瓜果菌子,或开塘养鱼,都比种粮食来得划算。花农也不少,京城里皇宫内院,官府富户,谁家不是日日摆放鲜花。

    樊瑛知道路,二人很快就找到了桃源村一角的小院子。只见高矮不一的荆扉内,那砖瓦陈旧,墙壁斑驳的屋子,便是柴班家里。丘胤明正暗自内疚,之前怎不知他家里这般清贫,可当时给他的月钱也不少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