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山雨欲来-《隋唐大主宰》


    第(2/3)页

    总而言之,这件事情非常不靠谱,充满了阴谋的味道。好在李向也是个心大的人,仔细防备了两天,没有发现李建成的异常之处,也就不再去想他了,因为比这件事更棘手的事情出现了。

    杨广终于给李向下了道旨意,大意就是李向是个忠君爱国的年轻人,从那五百义勇军的表现就能看出来,有这样的年轻才俊是朝廷的福气,是他杨广的幸运,所以杨广陛下这次北巡的使命结束后,要启程回江都了,李向这样的大功臣是一定要陪王伴驾的,叫李向收拾收拾行囊,赶紧去洛阳,几天后一起去江都。

    接完圣旨,李向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那几个智囊全都叫了回来,几人躲在书房中密议了整整一个下午,晚上掌灯时分,大家才出来,各自匆忙的去做自己的事情了。李向最后出来抬头望望雪后初晴的夜空,从心底重重的发出了一声低吼。

    李向不紧不慢的收拾着行李,暗影的人却已经给无忧送来了消息,说杨广那边没有其他的动作,估计这次叫李向南下是真的因为李向的做法打动了杨广,想拉着李向一起躲开北方这片乱局。

    李向听完后真心的很矛盾,从一开始李向对杨广的态度就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李向学过的历史告诉他杨广是怎样怎样的一个昏君,有多么荒淫无道,有多么穷奢极欲,甚至是没有人性。后世的砖家叫兽们只要一提到隋亡,就会将杨广无情的提溜出来,定在耻辱柱上,过过嘴瘾。

    可自从李向来了这里,见到的杨广并不是一个这样的人。第一次见到杨广,李向的印象就是,这是一个好父亲。锦云的调皮捣蛋没有让这位焦头烂额的皇帝感到麻烦,相反还用最大的诚意留下李向,作为锦云的晚班。

    再后来和杨广相处,这个人也不是没有感情,也不是那么随心所欲,相反很多事情他都身不由己。不说别的,单单对李向这样一个年纪的孩子来说,杨广就有魄力使用他,而且说实话人家一开始根本就没有怀疑过他。

    对于李向提出的那些救国方案,杨广能过做到力排众议,坚决的支持,从这点来说,杨广就不是一个无道的昏君。相反李向还真的没有听到多少人口中说出杨广的坏处来。

    还有北巡,对于一个身处江南花花世界的帝王来说,谁没事干会往荒凉危险的塞外去。突厥的不断骚扰和朝廷内那些阳奉阴违的大臣们才是让这个朝廷深陷泥潭的罪魁祸首。

    面对渐渐崩坏的朝纲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杨广完全可以坐镇江南,指挥着他手下的那些棋子们去冲锋陷阵,可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亲自北上,这是一种魄力,更是一种责任。

    杨广北巡其实是作为一个庞大王朝核心统治者对外族蛮夷发出的正式警告,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当然说道杨广弑父杀兄,得位不正,李向是毫无印象。他来的时候已经是既成事实了,况且谁敢和他说这些,因此李向对杨广本身就没有什么坏的印象。

    李向觉得这样的一个杨广,这样的一个朝廷之所以能走到现在的地步,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杨广的问题,而是朝堂上那些成天之乎者也、指手画脚的老东西的杰作,还有就是隐藏这整个政治背后的那股大势力搅动天下风雨的家伙们。

    西魏八柱国的后代和五姓七家的门人弟子们才是这个国家的毒瘤。杨广只是恰逢其会的出现在了这样的一个历史时期,坐在了那个高高在上的龙椅上罢了,换成谁现在在上边,估计结局也是一样的。

    之所以李向最后还是选择了一条和他自己初衷完全背道而驰的路,说白了有私心,但更多的是不想让百姓们再受多年的战乱之苦了。他是知道接下来几年将会发生什么的人,虽说改变不了多少,但他想试着去做些什么,哪怕只是将那样的乱世早早结束一年也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