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议政-《重生明末做皇帝》
第(2/3)页
第二日,朱由检起床后,觉得自己精神头极好,用了些早膳,便坐到龙座上,拿起龙案上的奏章,开口对身边侍候的小太监说道:“你去把黄立极,李国普,,郭允厚,袁崇焕四人召来。”
“遵旨。”
朱由检只看了一会儿奏章,黄立极四人便一同前来。
四人行了大礼后,朱由检便先开口询问郭允厚道:“郭允厚,军需司的事情可曾顺心。”
“禀奏皇上,昨日军需司拟定的购粮数额已然下放到各地官府手中,御史与京师官员大多数已经到了分配的地区巡视、而购粮的银两也将在今日出库封箱,运往各地。接下面便要看地方的官府如何购粮了。”郭允厚如实禀报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道:“郭允厚主持军需司之事,果然没让朕失望,朕心甚慰。黄立极,毛文龙已经从海上入了朝鲜,那朝鲜整军总督由谁担任,你可有人选。”
“微臣近些天来一直关注着辽东的事情,也不止一次的与袁尚书商议,觉得杨嗣昌可但此大任。”黄立极开口说道。
朱由检没有说话,听着黄立极的下文。
“皇上,杨嗣昌乃是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颇有识人之能,奔赴朝鲜督导毛文龙整军,绰绰有余。”黄立极又接着道。
朱由检看向袁崇焕。袁崇焕赶忙道:“臣也觉得杨嗣昌可行。”
朱由检心中有些迟疑,因为他知道明末的历史,对杨嗣昌的禀性也有些了解,这个人虽有些能力,但好大喜功,不知兵事,在国家本就艰难之际,增兵十二万,派饷二百八十万两,使用十面之网的战略方针,以剿为辅,以安抚为主,最后却被张献忠牵制,病死沙场,朝鲜在以后的联合抗金的战略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把这个地方交给杨嗣昌,他还有些放心不下,不过杨嗣昌的举荐乃是袁崇焕与黄立极商议而定,自己也不能没有理由的拒绝。
“杨嗣昌的父亲可是杨鹤。”朱由检明知顾问道。
“是,杨嗣昌中举比之父亲杨鹤晚了六年。”黄立极如实答道。
朱由检想了一会儿,轻声道:“朕准了。”朱由检答应让杨嗣昌出任朝鲜督军,也只是为了随后提出设置西北大营做些准备而已。
“不过皇上,微臣还有一事想要奏请皇上圣裁。”黄立极又轻声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