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种剑摘星楼外-《江亭寒雪暖》
第(2/3)页
周闯翻身走在泥土里面,也不恼,嘿嘿笑道:“这事不是还得求着老爷子你吗?”
大运河的途经路线是鱼临道一手划出来的,鱼临道精通堪舆之术,在进摘星楼固步自封以前徒步走完了周王朝的版图,姜阳生甚至还知道老道人曾经去过犬戎疆土,所以当大运河的开工前鱼临道设计版图一事首当其冲,逢山开山,遇谷填谷,途径百多个县,大运河预计河宽二十丈,深三丈,所以注定工程量大的惊人,一百多个县同时施工,首尾衔接,最终接到京城的大河之上才算完工。
北莱素来没有漕运一说,只是因为北莱的水道不通,这些年靠着自给自足堪堪能让民众饱腹,军伍粮草吃紧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可是一旦北莱和京畿的漕运大开,南方的谷粟稻米就可借此漕运运到北莱,以来缓解北莱粮食吃紧的事情,而来可以壮兵马。
要想当上亭长可当真不容易,再说了这些个劳工都是半生不熟的江湖人,虽说都是些没有多大傍身本事就开始跑江湖的人,可是说白了也比他周闯强上不少,这里算是半个小江湖,行走江湖就是义气和手腕,传言赤帝城里面的白寿财也不过是二品武夫实力可却能操纵偌大的赤帝城,足见义气和手腕的重要性。
在其位谋其政,既然想当亭长自然要划出个道道来,几个月的时间里,周闯拿出在腾县拿捏手底下那群小喽啰的本事很快在手底下聚拢起一群百人众的团伙,在周闯看来拿捏小弟无非是恩威并施,软硬兼备,说白了就是先打脸然后给枣吃,周闯屡试不爽,隐隐间成了丰县这一段中话语权最重得几个人之一,亭长一职,信手拈来。
···
于仇说过练剑之前先要蓄剑意,姜阳生并不知道剑意是什么东西,后来特意去问过鱼临道,老道人语重心长的讲了很多姜阳生听不懂的天人话,最后姜阳生宽泛的总结了一下,所谓的剑意无非就是对剑道的领悟,这中间便是奴剑和养剑的区别,你领悟了什么样的剑意便注定你自己走上了什么样子的剑客路。
姜阳生以《滴水经》为根基,加杂以诸子百家的各类剑术为羽毛,逐渐丰满自己的剑意,蓄剑势,他走的是养剑的路。
这年寒冬,距离姜阳生走进摘星楼的那个秋天过去了三个月,古意朴拙的青雀剑被当作花草一样种在摘星楼前的土地上,风吹雨淋。
大雪如鹅毛一样飘飞而下,很快天地之间便是一片素缟白色,抬头仰望昏暗的天幕,如同鹅毛枕头自上空撕碎,白花花大雪片子泼落下来,摘星楼上银装素裹,矮矮雪花附着在梧桐树虬曲枯槁的枝杈上,天空中只有麻雀扑棱着翅膀悄然飞过,复而归于万籁俱寂,而远处的海边浪花无休止的扑打在岸上,久久不息。
姜阳生身着一袭火红色的貂皮裘走下摘星楼,身后是面色一种病态白色的丫鬟阿市,一身银白色的狐裘跟漫天地的雪花浑然一体,两人一前一后走出摘星楼,相顾无言。
姜阳生伸手抓了抓从眼前飘零下来的鹅毛大雪,雪幕遮住了视线,此时满院落是深达膝盖的雪坑子,青雀剑被埋在了雪堆里,只露出一把青铜剑柄在外。
于仇说一柄好剑择主而从之,一天没有被青雀剑认可便是一天不能握持青雀剑。
其实对此姜阳生不置可否,毕竟自己没有一颗仗剑江湖的心,也深知青雀剑认主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情,所以并不奢望能够得到认可,可是老孔赠剑定是希望自己让青雀重出江湖,毕竟它曾经是江湖上剑谱排名第三的绝世利剑,一辈子在自己这样一个毫无谋略城府臭名昭著的世子手上真算是遇人不淑。
姜阳生没有去拔青雀剑,而是转身离开了。
从北莱府库中随意拎出一柄青锋长剑,这次算是姜阳生自习剑以来第一次握持长剑,以前对于习武之人不屑一顾,很大的程度是因为自己北莱王二世子的身份摆在那里,认为根本没有必要习武,后来孔道德窥仙门赠剑,才知道原来江湖水深,清水浑水淤泥鱼虾乱搅在一起,动辄就能淹死人。
天子一怒血流千里,而匹夫一怒无非就是血流五步,可却能让天下缟素披麻戴孝!
很多人说北莱王穷兵黩武,可是谁能知道这里面有难言的苦衷,北莱城中豢养的武夫城外驻扎的军甲无非是想禁锢住齐鲁州的动荡江湖,而周天子的锦衣卫也是诸如此类。
《武当剑法大要》这是七楼鱼临道从七楼琳琅满目的书籍中筛选出来最适合当下姜阳生练剑的基本剑法大要。
顾名思义,这本书出自当下道教魁首之一的武当山,当今天下武当、青城、龙虎,蜀山、当下的四大道教祖庭,分执天下道教四方之牛耳,各自供奉着真武大帝、道德天尊、降魔护道天尊、广援普度天尊,道统法术上各有千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