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在酒楼上-《重振文娱》


    第(2/3)页

    那些简单的通俗易懂的,刘水文压根看不上。因为他觉得青春短暂,一步一步成名实在太漫长。

    他要一鸣惊人。

    鲁迅先生的文绝对可以让他一鸣惊人。

    但是,鲁迅先生的的哪一篇文适合发在23世纪?

    《狂人日记》太孤独悲凉,字里行间虚实相杂,让人迷乱。这样蕴含警世道理的文章,在23世纪恐怕很少人看得懂。也只有在那样一个黑暗的时期才能引起人们共鸣。

    《孔乙己》写的是清末的一位底层知识分子。这知识分子也并不难理解,但是,这清末,恐怕很难让23世纪的人理解吧。毕竟年代久远,历史的记载又总是寥寥几笔而已。

    所以,刘水文把目光定在了《在酒楼上》。

    《在酒楼上》的基调相对低沉,描写的是作者从远方回到从前居住的地方,还是同样的旅馆,但是一切对于作者来说,却已经生疏与无奈。

    文章笔意哀婉,在淡淡的陈述中,有意无意的勾起了读者对生命循环的恐惧,因为没有谁愿意忍受生命的苍白,可是在生活的磨难中,一切又真的苍白了。

    文章凄楚的语言,足以震撼读者的人生感受。特别是文中作者为读者特意提醒的所谓的日子: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

    刘水文相信,这样一篇文章,放在那儿都不会过时。

    无论是对生命的陈述还是对日子的品读,这是人类永不休止的话题。

    复制粘贴,美好的一刻就从复制粘贴开始。

    刘水文很快将邮件以凭阑人的笔名发了出去。

    之所以还用凭阑人,一来是为了借助网文小说的影响力,二来是为了让凭阑人这一笔名让更多的人知道。

    邮件发出去了,刘水文就打开了狼人群。

    里面很热闹,大家都在讨论刘水文新发的《苍穹神剑》。

    虽然之前在横竖中文网也发了几万字,但是,当时是一片骂声。现在第二次发这本书,大家伙也都仔仔细细的看了。

    啧啧啧,那种感觉,许多读者表示,脑子里总是不自觉的想着小说里的人物的对话。

    没错,古风小说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就像一杯佳酿,不掺杂一点水分,喝到嘴里的时候很辣,但是辛辣退去之后,就是香,而且必定是叫人不能忘怀的香。

    这样的比喻估计也只有喝酒的人才能看得懂。

    刘水文冒泡:“大家晚上好,冒个泡,嘻嘻。”

    原本热闹的群一下子安静了十秒,然后信息就像泄洪的水一样涌了出来。

    “凭阑人大大出现了。么么哒。”

    “凭阑人大大你总算出现了,不,你不能出现,快去码字啊。”

    “不去努力码字,我们就不爱你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