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论道-《风满长亭》
第(2/3)页
他们见何奈进来,均起身行礼,闵道长说:“端木公子是本观上客,请坐。”说着,指着身旁不远的一个座椅。何奈哪里知道什么上座下座,给座就坐吧,行个礼走了过去坐下。
“早已听闻端木公子貌若潘安,今得一见,果不其然,久仰久仰。”一位身材比较矮小的士子首先发话了。
“端木公子乃圣贤端木赐之后,学问精深,今日余等必将受益匪浅。”一位稍胖一些的士子说。
“鄙人看来,物易时移,凡利人者,皆圣人也。”有人马上说道,很明显,他很不赞同“圣人”一说。
“没错,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何况圣人乎?”一位相貌堂堂的士子尖锐地说,他前半句引用的是思想家黄宗羲的话,看来他也是先进思潮的拥护者。这话意思是,皇帝认为对的,未必是对的,皇帝认为不对的,未必不对,更何况什么圣人的话呢,暗指端木公子,他只不过是儒家七十二贤之一的端木赐的后代而已,有什么好嘚瑟的。
“古人以礼教,程朱曰理,而今,皆情也,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
“此言差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是以礼为纲,正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兄兄弟弟耳!”这时,有一个人涨红了脸,好像很不赞同前几个人的发言,说完,转过头来对着何奈说:“端木公子,可有高见?”
这时,大家的眼光刷地转向了何奈。“唉呀妈呀,他们在叽叽歪歪说些什么捏?老子半句都没听懂”何奈心里骂道,一看大家都在看他,脊背上都冒了冷汗。
“额,啊,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何奈满脸堆笑,结结巴巴地说,心想这下坏了,一会儿就露陷了。
“正如端木公子所言,既然都有道理,那么《六经》之说,也充其量一家之言,不可愚天下也。”好厉害的家伙,立马抓住何奈的话借题发挥,既然你的意思是大家都有道理,那么《六经》也只是一家之言(儒家)了,有什么好信奉的?这儿好像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思潮争论之地。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启蒙思想的大发展,众多文人跳出来指责封建****,甚至直接大骂皇帝,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绝无仅有,而明朝末年,这种风气愈演愈烈,带有进步思想的东林党更是长期左右朝政。那么,这个道观为什么不好好修道,反而对这些感了兴趣呢?
这要从妙峰庵说起,妙峰庵素来与明朝皇室保持密切联系,特别是万历帝直接在皇宫里设道观炼制丹药,也邀请了妙峰庵的道长,皇帝的重视使得道教取得长足的发展。可惜好景不长,万历帝驾崩之后,自天启以来,国家世俗化越来越严重,传统的义利观被商品经济冲击得支离破碎,道教佛教发展均有所停滞,相反,西方传入的天主教快速发展,曾经一度在中原绝迹的喇嘛教也死灰复燃,邪道也是趁机吸纳扩充实力,甚至渗入统治集团高层,全力打压本土的道教、佛教。妙峰庵的闵道长想方设法拉拢新的势力——左右朝政的新潮思想拥护者,以此为道教的发展争取更好的政治环境,因此闵道长经常与东林党人、东南士子来往。
“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
“重设宰相,以分君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