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雁蒙城-《盛世红颜乱》
第(2/3)页
唐家一脉,是早在好几代以前就已获封英王此爵的,他们历代以镇守西海边境为责,西殷的海境防线能使得西面几百年下来太平繁华,这几乎都可以说是唐家人的功劳了。
可也因了如此,唐家每一代的子弟死在沙场之上的简直已是如山白骨,而英王的父亲也是如此,在一场与海寇交锋的激战中,老王爷因为受到了伏击而陷入了绝境,但当时包括老王爷在内的数百堂堂西殷男儿却是直到最后一刻都死战不退,在以少于海寇将近一半的兵力时,却仍然与对方同归于尽。
最后,为得后方的防线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使得雁蒙城在海寇们的疯狂攻击下支撑了下来,最终也终于等到了千里奔袭而来得援军们的救援,让得雁蒙这座千年古城,最后还是没有被海寇倭贼攻下。
也免于了在西殷的历史上,只出现过一回的海寇屠城,血流成河、伏尸千里的惨象。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就算百刃加身,也誓死不退的老王爷,和那不过数百的西殷儿郎们啊!
老王爷的英勇,让得西殷百姓,尤其是西海那千千万万的人们都一生铭记,可在这些英勇和忠义之下呢,剩下的却还有当时年不过四十的老王妃、与那时才刚满志学之龄的英王。
老王爷战死沙场,英王当年又还年幼,英王府的大梁自然就只有靠还承受着丧夫之痛的老王妃一肩扛起,直到英王弱冠袭爵之后,老王妃才终于能卸下了肩上的重担。
可尽管后来老王妃基本就是万事不理的状况,平日里也就是在府中悠闲过活,但只要是在建安城里有些见识的人都知道,有时候宁可是得罪英王本人,也是不能得罪老王妃的。
不然,英王与其就是不死不休的状态了。
这样重要的一个人,如今忽然病倒了,那怎么可能还会如此安静?上层圈子里还不早就喧哗开来了?
梁媗不解,有些想不通这是怎么回事,而钟晴却还是平静的说道:“听说是老王妃的意思,老王妃不准家人声张,因而唐小王爷也就下令督促封口,这才使得建安中是一点声息都没有的。”
唐小王爷就是英王的嫡长子,在英王长年驻守雁蒙城,以及英王妃和其他几个子女也一并离开了西殷这繁华之最的帝京建安,陪着英王在西海边陲重镇安家之时,英王和英王妃的嫡长子却留在了建安侍奉老王妃。
虽然英王妃曾经也是极力想要留在建安照顾年纪以长得老王妃的,但最后却还是被老王妃给轰回雁蒙城去了。
而本来就连唐小王爷,老王妃也是不欲留他在京的,但这明显就是英王和英王妃的最后底线了,因此老王妃这次也无法,最终就只好同意了唐小王爷留在建安之中了。
至于这次在老王妃病倒之后,建安城中却还如此安静的“功臣”,自然也就是这位唐小王爷了,就是因为有他在英王府坐镇和分派任务,才使得老王妃病倒了的消息几乎没有一丝一毫的走漏。
“原来是唐小王爷的手笔啊,那就不奇怪了,不过……钟姐姐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此事英王府隐瞒的非常好,就连一直在南兰溪畔里的梁媗也是一点风声都没收到的,虽说这并不能表明沈氏也没有收到什么消息,但很明显,这与其他那些梁媗只用待在她娘亲身边,就可以顺路也听到许多风声的事情得性质是一点也不同的。
可既然此事是如此的隐秘,在英王都已回来后,建安中还是这般的安静看来,其隐秘性可是不小的啊,那钟晴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并且,还知道得这样清楚。
“是祁玚殿下告诉我的,昨天在他去麟央宫给孟太妃请安时,在那儿遇见了唐梦澜,之后便也就听见了她与孟太妃说起的此事。”
钟晴并不对梁媗有些什么隐瞒,把她是如何知道此事的原因皆都一一与梁媗说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