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玉琯起高名-《妖谋》
第(2/3)页
秦英腼腆地挠了挠头:“嗯嗯。”走到梅三娘的身边时,她看到几上的半成绣品,赞扬道,“你绣的是什么啊?细腻又好看。”
圆形的绣板之上,是用五色彩线勾勒出来的翠柳和黄莺儿。柳条婀娜,莺鸟栩栩。
“这是益州的特产之一,蜀绣。”把绣样捧给了秦英,梅三娘道:
“益州的蜀绣很早就开始出名了。成都府不是有个别名叫做‘锦官城‘?这个‘锦官‘,就是汉代在成都府设立的官署名。”
秦英显然不知道“锦官城”的这层深意,她听了之后叹道:“哦?还有这种说法啊?我读古书的时候都没有注意到。”
梅三娘得意地掩面笑了:“这不会专门写在史书明显的地方。但地方志记载的可是清清楚楚。”
每个州郡县都会有自己的地方志。地方志通常会保存在州府、县衙之处。
能有机会参阅地方志的也不是普通人。
这时一直安静做针线的陌香抬起头来,捏了捏自己酸痛到麻木的脖子后面,接口道:“三娘以前的家世很好吧……”
陌香的话把众人惊了一跳。谁也没料到话题会转到这个地方。
“是啊。”梅三娘双手紧紧地交握在一起,才低声喃喃道。
“阿耶是成都府尹的文记之官,阿娘出于益州当地的大姓。我在我们这房中排行第三,上头还有两个兄长。三年前祖父去世后,我们梅姓就分家了。
“住的宅院从三进三出变成了独门独户。房子小了,也没有了假山池沼,但是过地平静安宁。
“阿耶为两个兄长请了西席先生,听我有求学意,便让我到先生座下旁听书经字典。
“一日下午,我与阿娘坐在秋海棠树下绣帕子。就看到大兄慌张地奔过来。
“他带来了阿耶入狱的消息。那恰恰是,我们一家人的劫难源头…”
梅三娘深深地埋下头,把如画的眉眼隐在了暗影中。
陌香和昭檀是进平康坊多年的人了,早就知道故事的后续:
——父亲入狱,兄弟充军,女眷沦为贱籍。
类似的事能从很多艺妓的口中听到。她们听得太多了,已经不会为这样的故事而动容。
昭檀无言地给梅三娘递了手巾,让她把糊了的粉妆擦掉。
勾起别人伤心事的陌香像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她搁置下绣样看了梅三娘一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