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回 生枝节-《姻谋天下》
第(2/3)页
阳筱的婚事武岳本不甚在意,哪怕她嫁去魏国,武岳也未必如此上心,毕竟礼重长幼,而太子娶了阳筠。阳筱身为次女,并没有国主长女那般重要——若此时议的是阳曦长女的婚事,武岳倒还会急上一急。
更让武岳称意的是,太子没有娶钱惠君,而是按照他的意愿,娶了一个在燕国举目无亲的高阳王主。
且正如他设计的一样,起初武承肃是存了杀心的。
至于阳筠胆大,懂得又多,圆房一事胡乱糊弄了过去,后又得武承肃倾心,便皆出乎武岳意料了。
所幸留着阳筠可以挡钱氏的路,或许还能让东宫不宁,武岳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她弄虚作假。
他与皇后钱氏一样,之所以容得下阳筠,是因为阳筠没什么势力。
而二人的不同之处,在于武岳只想要限制太子,钱氏想的则是迟早用娘家人替换了阳筠。
他们不能操控周道昭,逼迫他去高阳提亲;而高阳不是属国,更不可能一道圣旨直接赐婚。要想阻断太子妃势力做大,只能从燕国内部寻找人替下武承思。
武承训虽然是个世子,却是个没什么出息的人,其父宁王的人缘更是差得离谱。与小小年纪就露出军事才能,风评又佳的武承思比较起来,武承训自然是更好的人选。
见武承肃故意推脱,武岳觉得当初求了阳筠来,果真是一步好棋。
他哪能容武承肃三言两语糊弄过去,不把这事认真提上来,恐怕太子迟早要找个机会,当着众人的面推出武承思。
还没等武岳开口,皇后钱氏竟帮起腔来。
“也只是要你问问罢了!探探太子妃口风而已,看高阳国主想要给二王主寻个什么样的。”钱氏正色道,“宁王虽无甚好名声,到底也是有军功的人,至于宁王世子,从来都谦逊有礼,没听见有什么不好。”
武承肃心中冷笑,他确实没听说武承训有甚不好,但也从没听人夸赞过一句半句——除了说他“脾气好、为人大方”之外。
武承训倒真是个大方的,于金钱及琐事从不计较,所幸他交往之人不多,倒也没见大手大脚,并非那起膏粱纨绔子弟。
所谓“脾气好”,不过是说他不言不语,从小被人欺负了便不会告状,长大了也呆板得很,怕是蟋蟀也没捉过一只,更不用说走马斗鸡了。
武承肃觉得,这样的一个宁王世子还不如廉王二公子,无论如何也是配不上阳筱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