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所有人都禁不住倒抽一口凉气!这是怎么了?现在连单纯看热闹的人也觉出不对劲来了,几十个小球的规模,绝大多数挑战者都是在终点线前冲线的一刻才会碰上,这回怎么第二波就出来了?尽管说两者还是有点差别,冲线时的几十个小球是立体分布的,就跟几层大网叠加一样,而这才是一层,但也远超普通的第二波难度了。 所有人都感到了奇怪,个个议论纷纷,连裁判和工作人员也面面相觑。却没有人知道,在任何人都看不到的发球设备控制台内部,一个隐蔽的角落处,一块集成电路正在默默运行着,向外输送着一个又一个指令,控制台原本的中央芯片,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停止了运行。 与此同时,人群中一个不起眼的身影,下垂着的手中,一个袖珍的遥控器攥在手心。身边的人走过,带起的风掀起了他衣衫的一角,皮带扣上一个血红的“r”若隐若现。 这一切,场中的王圣自然一无所知,他现在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的身上,还有那张“大网”。 对一般挑战者来说,这是一个死局,想要不被碰到通过几无可能,差别只在于碰到多少和被碰的部位。 王圣则不那么想,他死死盯着那张网,想要从中找出突破点来。忽然,他似有所觉地看向了地面,旋即眼睛猛地一亮! 就在王圣眼眸中闪过精光的同时,*也仿佛心有灵犀,向前急速飞行的身影突地一顿,旋即向着正上方疾飞! 就在身前的一个小球将要击中*的一刻,*以一个垂直上冲的姿势就这么看似不可能地从那张“大网”中钻了出来,再度闪避成功! “什么!?”众人被惊到了。这个动作的难度大还在其次,关键在于它是怎么出来的? 只有极少数人和王圣一样,看出了些许端倪。这张“大网”其实并不是平飞的,而是上端偏前,下端略后,以一种略微倾斜的顺序“压”向*的。毕竟发球机再高效,一口气几十个小球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同步,飞行的次序总是有一个先后,这就给了*机会。正面看上去,这张网的间隔无法做到完全闪避,可那是建立在它倾斜的前提下的,变换切入的角度,空隙就会变大,机会也就来了。 *正是在这电光火石的刹那,赶在被碰到的前一刻,硬是大幅改变飞行路线获得了更理想的切入角度,虽说身体的负担有些大,可终究成功地闯了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