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修真诀要-《洞玄指略》
第(2/3)页
余在此处,只说略事,不作细微明说,只为使人知见种种修行法差别,使修真之士,不至于盲目修学而已,至于菩提道修法,亦是修真之事,当略而说之。
菩提道中,大略三乘,上乘菩萨道,中乘辟支道,下乘声闻道,如是三种,譬如金丹三品,皮上分三,而实是一,只因修持者根器有别,取向有别,意志有别,故有三乘分别,明分三者,而本是一,修真之人,不可好高骛远,亦不可轻慢高下,轻慢是修真之路,重大罪过。
菩萨修行,有因地修行与果地修行之别,因地修行者,已发大菩提心,未证菩萨果地,如是等菩萨虽住生死,心或流浪,而志向不坏,毕竟至于菩萨诸果地分,果地修行者,已证大菩提微妙境界,一心永住,妙清净界,以上妙智,聚化现身,或示生死于世间,或以尊相亲近诸佛圣尊而宿植善根,此果地修行,奥妙难穷,世间说辞,不能尽言。
辟支佛道,有缘觉与独觉分,在有佛法时,见闻佛法而觉悟菩提,心取自觉,名为缘觉,无佛法时,自修自悟,心住觉处,名为独觉。
声闻道修行,于佛法中,闻思修行,舍离五欲,消灭三毒,修行禅定,智慧圆通,诸心漏尽,离欲解脱,于漏尽处,有二种分别,一为回心大阿罗汉,过往已发菩提愿,修菩萨行,于第四禅,以上乘心,证声闻果,一为不回心钝阿罗汉,于第四禅,定慧不圆,穷四空界而灭尽,虽得解脱,不得妙慧。
略说四种禅定及四种空定,此八种定,于三乘菩提修士,皆可以为,皆可以得,盖因八定乃共法,外道旁门,皆可以为,当知,禅定无善恶,修者心有着,如是而已。
于四禅定前,尚有三种定境界,修持者当须分明验证,所谓粗定、细定、欲界定,静者不乱,定者不动,粗定即粗念安住,此乃初学者收心安身而调息于身心安然,初得念住,至于纯熟,可以细微念想安然不动,修习纯熟,诸欲意心,能得不动,于是名为欲心界定,此时身心皆可以安住不动,初离欲身,得观离欲心境,诸漏心于此不动不转,恒转善净之性,故名初禅定。
于初禅定中,诸漏不动,净心尚游,觉观心境,虽可一心不乱,尚为粗浅,初禅粗住已,善加修习,后得正住,复次善修,当得圆满,于初禅圆满后,觉观喜乐,及一心之性,渐次明净,于是能离觉独观,所谓观者,如仙学者得返照之明也,此明有次第,渐次明净,非世间明,初禅圆满而自在游心,觉心离已,入住二禅定中。
于二禅定中,粗漏已伏,喜心渐平,观心亦微,经历初住、正住、圆满、自在四种次第,于是离喜,无觉无观,身心一合,独处妙乐,入住三禅定,此中亦有初住、正住、圆满、自在四种次第,于三禅定圆满,有二种路,一者慧光圆通,得善妙果,入自在游,趣第四禅,二者慧光虽明,而不圆通,自住无想境界,虽求清净,不得清净。
四种禅定,定慧均等,故名禅定,是故修此四种禅定,善养慧性,发明智德,第三禅定时,心慧圆明,受极妙乐,能于一时,暂舍我执,以其住乐,是故不能永处离我清净,虽暂似灭尽,而实非灭尽,第四禅定中,心舍苦乐,念恒清净,若慧圆明,则于此中得离欲清净解脱道果,若慧不足,尚需修圆四禅境界,若复不能灭尽解脱,则入四种空界定中,此中定多慧少,尽乎四空定而得慧圆解脱,难味无上菩提妙理,故其智慧虽似无尽而实粗浅。
如是四禅定境界略说,四空定则不说之,何以故?若人能熟修四种禅定,于四禅定得自在游戏,复能修持净善之心,能于大菩提一切智成就起净欲,则善能行入菩萨妙行中,亦能善见四种空境界定,若慧明圆净,乃至灭尽定及种种菩萨妙三昧地亦能善修得见。
四种禅定,各个皆有定相,修学者常以经中所说种种禅支辨别境界,而实修行时,诸禅定境界差别虽大,而修学者常难修满诸禅而入后定,于是禅定次第修行不圆,智慧不能均发,故不能以四种禅定而自知所修所得成果。
自修自学禅定者,常旁听途说,以为得四种禅定即是得四种声闻道果,荒谬至极也,修四禅及四定,乃修无量福德也,至于慧性,非定所能予,是故四禅名禅,四空名定,定慧均等曰禅,定多慧少曰定,四禅须各个修圆满,方能得其圆慧。
颂:
初禅慧未圆,二禅亦不圆,
纵得八种定,慧心不灭尽,
自以为有果,而实果亦空,
若有果可得,佛即有所说,
而实无所说,道果皆假作。
多有人贪求道果而修禅定,若心有贪,离果则远矣,心中无果,乃真道果,心思道果事,而意不留之,如是名真果,智慧双运者。
譬如初禅诸漏不动,若能时时处处,身心之中,诸漏不动,即为初果须陀洹,乃名为入圣流行者,此中有二种路,一种降伏自心贪嗔痴,欲离世间,以出世心修持初果,此声闻正修行,二种自伏三毒,明见善恶而不发出世心,以清净心而住五欲世间,不厌不恋,此虽得初果心,而非初果行,余外三果,亦复如是。
说菩提道禅定之事已,复说金丹法中静定之事,金丹法中,亦有诸静定境界,类同禅定,非是禅定,仙道法与菩提道法,根本是一而行法非一,不可混淆,可以借鉴,不可复制,譬如丹士初学静定时,必当调息凝神,收心摄性,不论三品,皆须收听返视,三品之中,若无内观内照,若无内明,皆不入三品之门,内明有二种,一者心明,二者精明,心明朗然而不可见,精明绚丽而有所观。
收心聚精,自然虚明,上品入手,直入虚灵,二明同现,妙不可言,中品入手,多以精明先现,后发心明,而后双明合一,遂化道窍,炼气合神,炼神于虚,窍中玄妙,无窍之窍。
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