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明朝的那些事儿火了-《大时代之1983》


    第(2/3)页

    多少次,在自己创作完一篇文章后,老人带着老花镜,拿着笔,一笔一划的帮自己校核文章,老人对文章的分析,提出个人的看法,让自己获益良多。

    巴老对年轻作家对自己的鼓励和支持,是自己这青年一代作家一定要铭记于心的。

    自己一定要创作出一部真正的长篇经典!

    不如此,自己根本无法再去面对老人!

    ……

    ……

    《明朝的那些事儿》突然之间悄然的兴起,被人们议论的纷纷扬扬,这其中最高兴的应该就属龙绍了。

    观察到目前的情况时,龙绍为自己当初的决定感到自豪。

    当初是他坚持要给戈文再提高一些版税,哪怕明知道《明朝的那些事儿》的题材是最为不畅销的历史读本。

    龙绍相信自己的眼力,也相信戈文的能力。

    现在尽管《明朝的那些事儿》仅完成了朱元璋卷,可是这突如其来的议论,让龙绍这个中国出版界出类拔萃的人才敏感的意识到,人民出版社或许应该立刻上马这个项目,借这股东风来烧起《明朝的那些事儿》图书出版这把熊熊烈火。

    不过眼前的东风似乎还小了点!

    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大国崛起》带动了图书的销量这件事的启发,龙绍一回生二回熟的试图重启这种宣传模式。

    他一方面申请人民出版社尽快出版发行《明朝的那些事儿》第一卷,另一方面却是碘着脸皮去联系许浩。

    戈文单单在广播里说了一段《明朝的那些事儿》就引起了如此大的哗然,如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像《大国崛起》一样制作《明朝的那些事儿》,那结果又会怎样呢?

    会不会像《大国崛起》一样,再次造成巨大的轰动?同时引爆图书的销量?

    龙绍持乐观的态度。

    于是,原本一直在闭关的戈文,不得不在自己的书房再次招待了龙绍和许浩的联袂来访。

    当听到两人的计划,戈文不得不佩服眼前的这两人。

    或许受眼界的限制,这个时代的人没有后世那种突破性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

    可是这仅仅是因为大家从来没有接触过,只要看过,听过,说过,这些人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人才永远都是人才,不受时代和历史的影响!

    从某种方面来看,自己之所以能够在这个时代混得风生水起,除了自己肯狠下心来努力学习之外,最重要的是自己比他们多了几十年的经验和阅历。

    这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格言类似: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只是,两人的计划却有着一个最致命的缺陷!

    看着两人期盼的眼神,戈文问道:“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时间的因素?你们觉得我写作的速度能跟上广播的速度吗?如果朱元璋卷广播结束时,《明朝的那些事儿》第二卷还没有写完,怎么办?”

    听到戈文的质疑,龙绍和许浩都一下子就泄了气。

    龙绍这边还好说,一卷一卷的出版本来就是正常的现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