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戈文万岁-《大时代之1983》
第(2/3)页
作为全中国最有名气的朦胧诗诗人之一,也是北京城朦胧诗核心人物的顾城对在场的每一个人来说并不算陌生。这位大佬可是露天诗会的组织者,他说出戈文的身份,自然没有人怀疑。
除了惊讶,所有人的心中涌起的第一感受便是狂喜。
1983年的11月1日第159期《收获》发售,原本很普通的一期杂志因为其上刊登了“中国诗坛1983朦胧诗诗歌流派雏展”,便变得意义非常。
这一期杂志代表着朦胧诗由阴暗的地下走到了阳光普照的地上,代表着朦胧诗得到了权威的认可。从这一天起,一直在中国大地上流浪的朦胧诗,拥有者诗坛最为庞大的读者群的朦胧诗终于得到了公正的待遇,挣脱了无法在公开刊物上大肆发表的阴影,摆脱了只能靠口口相传和书信往来的窘境。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戈文!
在场的很多人依然还记得去年的十月,大家见面的寒暄已经不是“吃了吗?”而是“寄了没有?”,大家谈论的话题离不开上海的那个人,离不开他正在做的那件事。
在顾城从上海返回北京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始终是整个圈子的中心。不是因为他的才华,而是大家迫切的想要知道朦胧诗大展的来龙去脉,所有人都怀着极高的热情想要了解戈文,了解那座离复旦大学不远的戈文的住所里所发生过的事情。
是戈文带来了朦胧诗的光明,是那座朦胧诗诗人和爱好者们心中的殿堂里的****夜夜涌现出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朦胧诗诗篇。
当听着顾城绘声绘色的陈述着,他们在十月末的那天,看到了即将公开发行的十一月《收获》样刊后,手舞足蹈的兴奋;
当听着顾城神彩飞扬的描述着,当所有人都抱在一起哭笑一团的时候,而戈文却安静的坐在沙发上淡然的微笑;
当听着顾城兴奋得意的描绘着,他带着众人面对戈文齐声朗诵《一代人》,然后像是西方世界里的骑士拜见国王一般单膝跪地将那本签有自己签名的《收获》样刊递到戈文的面前;
当听着顾城如梦似幻的描绘着,屋子里的所有人都在另一本样刊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像他一样,面向坐在沙发上的戈文单膝跪地,将那本签满了名字的《收获》样刊高高的举在戈文的面前……
每一个听着的人都恨自己当时不在现场.
每一个听着的人都对这如梦似幻的情景无比的向往.
每一个听着的人都带着一丝憧憬一丝虔诚,信誓旦旦的说这神圣的一幕必将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历史上不可泯灭的景象,永远流传。
现在,那个朦胧诗的导师就站在他们的面前。
如此的温暖,如此的清晰。
人群中不知是谁开始深情的背诵那首朦胧诗集结令——
中国诗歌继续流浪……要求公众和社会庄严认识的人,早已漫山遍野而起。权威们无法通过自省懂得并接受上述事实……
这篇由戈文写就的《中国朦胧诗诗歌大展的邀请》,通过电报的形式传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正是这篇集结令带来了光明的召唤,让所有的朦胧诗诗人和朦胧诗诗歌爱好者在阴暗之中抬起头,开始期盼起地上明媚的阳光。
这样的讯息早已深深的印刻在许多人的心里,永远也无法忘记。于是,众多的声音开始响应——
……最富魅力的,不是领取赞同的目光,而是自身对自身的体察与确认。朦胧诗没有宣言我们可以写宣言,朦胧诗没有主张我们可以写主张。朦胧诗没有体系的,我们可以亲自替它建筑起来!因为艺术常常告诉我们,我们也应常常告诉艺术!
声音的洪流飘荡在八一湖畔,虽然天气寒冷,可是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涌起了兴奋的热潮。
哪怕戈文心中再怎么介意刚才众人对于查海生的冷淡,此刻也都烟消云散。
戈文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而他也正一步一步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执着的为着理想而努力。
一个人从来不怕自己是孤单寂寞的,他怕的只是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别人的承认。
此刻的一切,都证明了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有人知道。
这便足够了!
他想要说话,但是喉咙的哽咽让他的声音暗淡无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