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一通电话-《大时代之1983》


    第(2/3)页

    “呵呵。您知道啦。”土长申打了一个哈哈。

    正如贺敬之所言,当第一期的《阅读》出版以后,土长申确实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

    贺敬之电话里说是谈话,其实更是批评和教育。

    就在两天前土长申还专门代表《阅读》杂志到上级部门做了检查。

    人民出版社的有关领导、中国出版部的有关领导以及其他相关的部门及领导都曾找土长申谈过话。创刊期上的那篇《读书无禁区》自然是主要的对象,可是戈文的《乡村教师》也是一个重点目标。

    尽管《读书无禁区》一文的创作者是中宣部新闻出版局理论处处长李洪林,尽管《乡村教师》的刊登经过了贺敬之的同意,可是现在的中国,现在的党内。思想其实还是没有达成高度的统一的。有时候中宣部认同的,文化部并不一定认同,有时候文化部认同的,组织部又不一定认同。

    《阅读》杂志虽然是一家刚刚创刊的杂志,其实早已经成为了某个层面斗争的战场。

    这个战场虽然斗争激烈,可是并不为大众所知,当读者们满心欢喜的看着一本非常棒的杂志时,根本不会想到这本杂志背后的阴影。

    若不是《阅读》只是人民出版社的一个编辑部,并非独立的出版机构;若不是决定创办《阅读》杂志的三联书店的老领导们有先见之明,故意将《阅读》编辑部安置在了上海。远离了北京那个政治漩涡;若不是三联书店的老领导们故意搞乱了《阅读》编辑部的编制——《阅读》杂志由国家出版局政策研究室领导,用三联书店的名义在人民出版社出版,恐怕《阅读》杂志社早在第一期发行之后就直接停刊整顿了,那里还容得下土长申们继续组稿第二期!

    毫不夸张的说,《阅读》杂志社的运作能如此大的自由度,是土长申的老领导们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他们试图恢复五四新文化传统,想要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开辟一款追求独立思考、自由精神,不断在思想的禁区进行突破的家园!

    可是即便《阅读》杂志高举“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大旗。响应国家“破除迷信,探索真理”的号召,提倡“读书之风,思考之风。探讨之风,和平待人之风”,也引来了一部分人的不理解。

    批评、攻击随即而来,而土长申作为杂志社的主编自然就是第一个出气筒、第一个被批评教育的对象了。

    “长申啊,去年的那场精神清污运动虽然已经被遏制住了,可是更深层次的思想意识依然还没有断流。”

    电话里贺敬之的语气有些沉重。“清污运动不是要整几个知识分子,不是整几个开明的文化官员。这场运动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一部分中央领导人反对随着改革开放政策而涌进国内的西方思想,一些领导人对于现在国内已经涌现出来的追逐和崇拜西方的思想、文化的现象,对于西方思想带给国人的影响有了很深的戒备……他们的观点不能说是错误的,可是太过于追求政治斗争,恐怕会给我们国家的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啊!前些年那样的灾难又一次就足够了!”

    “我之所以发表那篇评论并不是支持科幻小说,我只是比较欣赏那个叫做戈文的小同志的心气神。”贺敬之一边说着,一边再次想到了他参加文协的会议时与巴金等几个老伙计偶然谈起戈文的作品时的情景来。

    这个小同志虽然性格有些急躁,沉不住气,不过确实非常的有才华,那大国崛起的系列文章如是,现在的那几篇科幻小说亦如是。怪不得巴金会将他收为关门弟子,如果是自己,也会见才心喜的吧。

    “他的小说中具有极其强烈的理想主义和古典英雄主义的品质,这一点与现在文坛上涌现出来的向西方文学、思想学习的热潮不同,他的小说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试图以一种绚丽的民族想象重建一种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的现代价值体系,这一点尤为可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