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章 质子-《沐兰辞》


    第(2/3)页

    长公主薛娴生性风雅,喜好诗文,时常女扮男装赶赴鹤林诗会,并与一位才学甚高的雅士来往密切。有好事之人为试探薛邑,将此事写成密折呈奏君前。

    薛邑看过密折龙颜大怒,痛斥其妹身负皇室血脉却不遵法纪,不能为万民表率,有辱皇室威严。因薛娴“执迷不悟”,遂下旨降罪,处死公主府所有男丁,将包括薛娴在内的女眷悉数流放。薛娴不愿承受放流之辱,将其幼子杜坚托付给鹤林雅士,而后服毒自尽。

    杜坚在鹤林雅士的拼死保护下逃过一劫,隐姓埋名十余年,长大成人之后,决心为父母报仇。在部分鹤林士子的襄助下,经过近十年的筹谋,他组织起一支军队,并取得西方一个名为岐康的游牧民族的支持,以“除昏君,救万民”为旗号,兴兵造反。

    叛军以一次奇袭攻破大晋边境防线,歼灭大晋守军三十万。而后势如破竹,越过马连山,一路长驱直入,迅速逼近京城。

    大晋军队节节败退,薛邑惊慌失措,采纳群臣谏言,紧急启用已辞官归隐多年的老将解鹏,也就是解国公的祖先。

    七十岁高龄的解鹏于危急之中授命挂帅,率兵奋起还击,历经一年零三个月,将叛军逼退至马连山。终因年事已高,在最后一战中不幸落马身亡。

    主帅阵亡,晋军士气大伤。叛军亦损失惨重,无力再战,退至马连山以西。杜坚拒绝谈判,杀掉薛邑派出的使臣,占据大晋三分一的国土,自拥为帝,立国号为“魏”。

    薛邑随后发起数次征伐,欲夺回失去的国土,均未能如愿,最终抱恨而崩。

    魏国一面利用临边的游牧民族牵制大晋兵力,一面广纳流民,开垦荒田,壮大国力,最终在中原站稳了脚跟。

    连年征战之下,大晋国库虚耗严重,已无力再战,被迫接受疆土割裂的事实,承认魏国为“友邻”。

    大晋和魏国本是同根同源,直至今日,中原列国还习惯性地称呼它们前晋、后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