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舆论攻势-《三国开超市》


    第(2/3)页

    孔明继续说道:“生产管理方式的改变,使得如今已经不需要献帝了,唯有变革,才能顺应发展!蔡先生的文章我看过了,这是一种极好的建议,但是还处于萌芽,没有形成真正的体系!”

    柳风看看孔明,这家伙还看过蔡文姬他爹的文章,话说怎么传出来?

    这些先不管了,先看看他怎么说法吧。

    柳风就这样静静地听着孔明讲解,孔明也不管柳风是否在听犹如说书一般,滔滔不绝。

    孔明的见解很独到,从大汉帝国的教育系统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由于柳风一系列的改革教育系统,不断地加入一切科学方面的知识,人民观念已经开始开明起来,而大汉帝国依照承袭着旧的制度法律,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第二,大汉帝国内部障碍基本已经扫清,很难出现保皇派的人,也就是说献帝在大汉帝国内部没有半点根基,民众心之所向是柳风,有了这一层牵绊对大汉帝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第三,新贵阶级的诞生,大量的跟随柳风进入帝国内部任职的人员,武将等等逐渐从大汉帝国这趟列车收益,他们渴望有些许的话语权,而不是被一个不劳而获的献帝掣肘着生死。

    第四,中间阶级的诞生,他们都是以前的豪强地主,收益与卖地等的收入,加上商人的撅起加入,也意味着以前封建王朝的终结,再也不需要领主之类的贵族凌驾与他们头上,决定他们的生死。

    第五,商业以及经济的繁荣,无论是新贵还是中间阶层,对于自身利益不受封建权利伤害,能够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提出了诉求。

    第六,与其用一个献帝去震慑其他诸侯不如用武力,一时半刻这种还建立不起来,逐步地废除献帝,先是君主立宪,慢慢地变成另外一种形式,完全彻底地架空献帝的影响力。

    孔明的建议就是顺应民意,尽快改变现有的政治格局,来稳定大汉帝国,为一切的商业及其经济的发展扫平障碍。

    柳风听得很认真,如同天书一般,这是从未有过的东西,深深滴扎入了脑海里,这些东西柳风似是而非的听过,但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

    柳风听完哈哈大笑起来,先前的阴霾一扫而光。

    “听先生一席话,如读十年书!先生愿意出山教授我吗?”

    柳风诚恳地邀请孔明,孔明自然知道。

    孔明摆摆手说道:“丞相莫急!我才讲了一点经济,还没讲到政治!”

    柳风从兜里掏出一颗烟递给诸葛亮,自己也将烟点上:“先生请讲!洗耳恭听!”

    孔明娓娓道来:“天下之大,我们今后的方向是三个!第一荆州,第二冀州、第三淮南。”

    孔明的分析很到位,荆州、冀州、淮南三地拥有大量的农田,无论是人口还是可耕地都是比较多的,孔明纵使是聪明一场,也逃脱不了小农的思维,这与当前柳风的土地国策是相符合的。

    孔明从地理位置、战略布局、军事突进以及交通等等分析了三地对于大汉帝国未来的重要性,柳风还是比较赞赏的,但是柳风在内心已经划定了三线,第一陆地全方位主权线,这里所囊括的所有的诸侯国外加亚欧大陆。

    第二就是资源线,这是地跨全球的大线,未来需要去实现。

    第三就是海洋领主线,这是未来最为重要的线,需要努力去实现,。

    至于孔明的眼界还是狭隘的,仅仅停留在冀州、荆州、淮南一线,这与当前的实际是符合的,柳风还是按照孔明的路子去走把,由小及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