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驾崩篇-《少年帝国》


    第(2/3)页

    汉文帝后7年(BC157)6月1日,今年开春以来,天下无事,地上没地震、天上也没孛星。可就在这一天,有一个消息传遍整个长安城:46岁的汉文帝刘恒在未央宫驾崩。临终前,刘恒就写好了一封长长的关于丧事的遗诏,不过总结起来只有一句话:一切从俭,不必浪费。

    一个伟大的皇帝,就此淡然谢幕,六天后的7日,下葬霸陵。

    总结汉文帝的这一生,四个字:功德无量。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评价,自司马迁以降的所有历史学家,几乎都没少用这个词语。

    为了让天下的百姓都有饭吃、有衣穿,我听贾谊等人的重农之策,亲自种田以作表率。除此之外,我还把许多莫名其妙的苛捐杂税重重废除。还把加于百姓身上的刑罚撤的撤,改的改,还百姓一宽松的政治环境。

    应该说,对于这一点,我做得问心无愧。因我没有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我自代地来长安当皇帝以来,新衣服都舍不得穿,新房子都舍不得盖,就连小老婆吵着要块好布做衣裳,我同样舍不得,而是让她们拖着裙布落在地上。

    史书对汉文帝的这22年多的执政功绩做出了如下一段总结“上既躬修玄默,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浸息。风流笃厚,禁罔疏阔,罪疑者予民。是以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驰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身衣弋绨。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吴王诈病不朝,赐以几杖。袁盎等谏说虽切,常假借纳用焉。张武等受赂金钱,觉,更加赏赐以愧其心。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

    我至始至终都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就因如此,我才不想发生对匈奴的战争!

    讲到匈奴,我真的有一肚子的怨气和冤气。怨的是天生匈奴,就是促进汉人进化的天敌,让我们这个国家屡屡被骚扰、攻击、掠夺,简直就像长夜里永远挥不去的梦魇!

    后世有许多愤青甚至骂我软弱,不敢对匈奴做深入追击。他们之所以能骂出口,是因他们统计过:在我任内的国家,经长时期的休养,老百姓已有饭吃、有衣穿了,心里也有新想法了。这个新想法,当然是指可以向匈奴讨回中国的尊严!

    面对这些零零碎碎的指责,我就在想:在生命的长河中,生存权和尊严权,同等重要。但如偏要在这两者中选出一个更重要的,那你们会选哪一个呢?是人民生存权还是国家尊严权?

    是的,我们是受到匈奴三番两次的掠夺和骚扰。但自我老爹刘邦,甚至吕太后以来,我们汉朝基本上达成了一致的国家发展方略:在国家尊严的底线下,允许匈奴的无理挑衅。我们的底线就是:不把战争扩大化,不使国家失去一寸领土!

    本来就是嘛,匈奴爱抢,我们就花点钱消灾,这也是无可厚非的。邓老曾经说过:中国要想走向富强,必须韬光养晦一百年。其实在两千多年前,我们汉朝也是这么干的。我们暂时的和亲不过是权宜之计。一旦幼鸟成雕、幼虎成王,我们就可挺着胸膛这样说:匈奴,你等着!

    我相信,汉朝人终会等到这一天的!我在霸陵底下静静地躺着,我渴望等到这一天!因我们已有几代人忍辱负重,等待的就是这一天!

    刘恒驾崩,汉朝又有得忙活了。第一件要忙的当然就是皇太子登基变皇帝。9日,32岁的刘启正式登基成汉景帝,尊薄氏为太皇太后、窦氏为皇太后,立薄太后之家女薄氏为皇后,太子之位暂且空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