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开国只是开始-《文科大唐》


    第(2/3)页

    时不凡沉默了,因为这李绩说的也是有道理的。当年打天下的时候大家面对共同的敌人,自然能够团结在一起。再加上那更是政权没有稳定,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所以还是能够团结的。当一艘船摇摇欲坠的时候,大家往往会不顾自己的身份,不管是高贵还是贫困的人都会团结一心,一起维护这艘“破船”,因为他们是一起的,自然关系很好。

    可是天下太平了之后,那大家开始进行了“分赃”了。原先强盗抢劫的时候是团结的,可是有了成果之后分赃,那往往是要进行非常复杂的明争暗斗。过去的同袍战友会成为敌人,甚至各种手段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战后分赃,恐怕未必比去作战风险更小。因为在战场上,你知道你的敌人是谁。可是在这种战后分赃,大家笑里藏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甚至你根本不知道之前短短几个月,甚至几天之前还是生死相依的兄弟,可是心里面却已经在准备给你捅刀子了。

    你根本不知道敌人是谁,不知道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这个也就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缘故。所以在这种算计人的时候,武将往往比较憨直,不是文官的对手。再加上多方面的原因,天下太平了,使用武将的机会不多,这样武将算是无用武之地了。而且皇帝在天下太平的时候也多会削减武将的权力,这样逐步消除那些名将的影响力。有些做的极端的也就是朱元璋大杀功臣,而做的差一些的也是赵匡胤。做的比较好的反而是李世民,至少绝大部分功臣都可以安享太平,保证地位不低的高官厚禄。虽然功臣之间有矛盾,可是绝大部分还在可控范围之内。李世民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还是非常有一套的,和稀泥的本事倒是不少。

    可是这个尉迟恭最倒霉,出身最低,被士族普遍看不起。而他能力也比较缺乏单一,除了武艺之外还是武艺,这样也就显得非常尴尬了。

    “这个世界,还是复合型人才更有前途啊!”时不凡感叹了一句。

    “复合型人才?什么意思?”李绩问。

    时不凡说:“就好比李将军你,出外能够打仗,回来能够执掌朝政,算是一个复合型人才了。能做多种事情,不只是有一种能力,这个才是复合型人才。比如说我,各方面都懂一些,尤其是懂得理财,这个是皇上拼了命也要保我的缘故。我想,别人都没有比我更擅长理财吧?”

    李绩回答:“这倒也是,擅长理财的人,确实不多!怪不得皇帝要保你,宁可丢了尉迟恭也不希望丢了你。你理财的本事倒也是不少,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我也是一军之统帅,当然知道粮草的重要。尤其是粮草都是要用财富来购买的,不然强征那可是要引起民愤,这样可是不合适的。擅长理财,那是保证我等将领出外作战的必然。我看得出来,皇帝是一个雄主,他不会在我我们这里安享富贵的,他肯定要开疆拓土。突厥,高句丽,甚至往西开拓也都是肯定的。这些都是要钱,所以皇帝知道他离不开你,想要实现他的开疆拓土,自然是离不开你这个会理财的人。”

    “不过,尉迟恭缺的也就是像你这种特殊的能耐,所以皇帝虽然重感情,可是并不会拼了命的保他。皇帝是一个非常冷静不会感情用事之人,虽然他重感情,可是却不会因此感情用事。他如此冷静,其实也是他能有今天的缘故。所以尉迟恭才会有今天,皇帝多半不会为了尉迟恭而得罪那些士族,能够和稀泥就已经不错了。再过几年,如果皇帝顶不住那些士族的压力,恐怕会把尉迟恭外放州刺史,这辈子没有多少前途了。”

    时不凡点头,按照历史也是这么一个情况。尉迟恭和朝廷的功臣关系不好,结果被李世民外放了出去,这样一辈子也多是在地方打转,几乎很少能有回到中央朝廷的机会。而他回到中央朝廷也都是作为探亲或者一些私事,几乎没有回到朝廷任职的机会了,除了老了之后退休致仕了才有机会回到朝廷,那个时候离开中枢已经很久,无法能够继续发挥影响力了。

    甚至后来唐朝几次重要战争,居然都没有尉迟恭的份,因为尉迟恭的能力太过于单一,可替代性太强。他不像是时不凡会理财,而古代会理财的官员太少,这个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李世民知道他离不开时不凡,只能够拼了命保住他。

    时不凡接着问:“李绩将军,你是不是感觉兔死狐悲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