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科举只是敲门砖-《文科大唐》
第(1/3)页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时不凡作为大学讲师,也是从一层层学校走上来的,他能不知道在那学生嘴里的一句俗话吗?这些学生的行为,以为老师不知道,其实老师非常清楚。学生各种所谓的作弊,所谓的手段,他们以为老师不知道,其实殊不知老师接受过的学生比起他们多多了。甚至其实很多老师自己当年也是这么走过来的,他们清楚很多。什么考试不作弊来年当学弟,什么宁可没人格,不可不及格的话其实老师都是知道的。一般人故意躲着老师说,其实是没有用的。甚至当年老师也是这么走过来的,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啊!
可是,时不凡这话,在古代是绝对不会被说出口的。考试不作弊,来年当学弟这话居然出自于一个师傅的嘴巴,这样简直是不可思议。时不凡居然劝说自己的学生去作弊,这样简直是太毁三观了,哪怕独孤大雪和秦嘉瑞也都差点吐血了。有这么当师傅的吗?
“师傅,作弊?”辛茂将有些不理解。
时不凡直接说:“你们去找唐俭,也就是礼部书唐俭。你们就说是我的学生,然后让他在将明年的科举照顾一下你们,这样你们中举肯定没有问题,只是名次前后而已!”
“”任雅相和辛茂将无语。
“师傅,这个”辛茂将还是有些要脸皮的,显然非常犹豫。
“去不去,你们不要这个机会,我给别人了!反正我大唐科举考试,不就是公开的作弊吗?如果不作弊,你们是考不上去的!”时不凡说道。
任雅相和辛茂将脸色尴尬,这样显然是对于大唐初期的科举吐槽不已。
时不凡别的不清楚,可是对于科举制度的演变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科举起源于隋朝,在唐朝得到了完善,宋朝达到了巅峰。可是在唐朝时期,前期中期后期的科举,可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傻乎乎的以为科举制也就是给寒门一条出路,可是事实上在唐朝初期,科举制并不完美,甚至只是一个样子货而已。唐朝初期的科举制,可是没有糊名的。所谓糊名,也就是把考生的名字给遮盖起来,不让改卷的人看。可是唐朝时期考生的名字和资料是明摆着让改卷的人看到的,这样还能够保证多少公正性,这个非常的令人感觉怀疑。
后世那些防作弊手段,在唐朝几乎是一样都没有,可想而知作弊是多么猖獗。甚至这种作弊,已经不是普通考生的事情,是一个朝廷大佬也都亲自参加的事情。
唐朝初期负责科举考试的不过是一个吏部考功员外郎,一个六品小官而已!一个六品小官看起来权力不胆可是这个是一个国家每年一次的选拔人才,居然只是派出了一个六品小官主持,这样朝廷对于这个科举有多么重视,这个是可想而知了。
更可怕的是这个当朝权贵一句话,都可以改变考生的名次。当年一个唐朝著名诗人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他的诗作得到了某一个权贵的赞赏,那个权贵帮忙说项,可是居然那个负责主考的主考官说前三名已经被预定了,这个著名诗人想要名次也就是第四名以后了。
虽然不论那个权贵欣赏那个诗人的诗作,愿意帮他去说项获得好名次,这个表面上看起来是重视人才,可是这样骨子里面却改变不了这个是作弊的行为。可是作弊也就罢了,前三名都被预定了,这种事情简直是荒唐。这种事情都堂而皇之的写到了史书里面,这样足以说明唐朝初年的科举,那完全是没有公正没有什么公平的,比的是谁的作弊手段更厉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