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演说家(上)-《文科大唐》


    第(2/3)页

    这个百姓苦的说法,其实是当时时不凡劝降薛万彻时候说的,不过没有想到却开始流传了,还流传到了孔颖达这里。而诗词在唐朝这个“词”被称呼为“长短句”,所以入乡随俗也就是称之为长短句了。

    “呵呵,这个长短句倒也是说出了事实。兴亡,百姓都苦啊!天下百姓什么时候能够真正的遇到一个明主,然后真正的过上好日子。也许,有些君王是明主,可是他的后代……哎!”孔颖达苦笑。

    不过时不凡却肯定的说:“幸福是自己争取的,不是别人施舍的。靠明主来施舍,不如靠着自己努力去争取。如果自己的所谓幸福都掌握在别人手里,那这样是真正的幸福吗?如果连自己的幸福都不能够做主,那什么时候才能够为自己做主?靠着别人,远不如靠着自己努力。”

    “这个,你这话有些不太好评判!”孔颖达有些不知道如何评判,因为这个古代的宣传都是讲究百姓的美好生活是君王恩赐的,可是时不凡却这样说这个幸福生活是自己争取的,这样颇为有些介乎于合适和不合适之间,这样确实有些不太好评判。

    “好了,我不说这个话题了,目前突厥人即将大兵压境,光靠尉迟恭的数千骑兵也许只能够挫败一下突厥人的威风。不可能阻挡突厥人,突厥人大兵压境,我们目前最重要是长安城内部的人心。人心不能散,一旦人心散了,那才是最可怕的。突厥人目前不过是癣疥之疾,我害怕有人在趁机暗中做一些小动作,这个才是最可怕的。每当动荡时候,都会有一些谣言什么的,我害怕有些人不甘寂寞,打算在这个时候浑水摸鱼。尤其是这个混乱的时候,让长安百姓一条心,这样可是最重要的。而长安百姓毕竟是文化比较低,完全是人云亦云。所以我们必须要把这个长安城内有文化的人的心都给拉过来,这样我们至少把绝大部分有文化的人都给拉过来,不让他们作壁上观,这样我们才能够安稳。”

    “而我们长安有文化的人心中的圣地,都是在国子监,所以我希望孔学士能够帮我一下!”

    时不凡的话,让孔颖达也都摇头说:“恐怕很难,在长安的国子监的几所学院的学子,他们来源复杂,我也都没有那么大面子让他们听我的。尤其是我没有办法一个个说服他们,这种事情老夫不太擅长,所以恐怕是爱莫能助了!”

    “这样吧,孔学士,你以国子监博士的身份,然后号召长安的学子都到这个国子监里面,然后我要进行一次演说,你看如何?”时不凡说。

    孔颖达反问:“演说,是什么东西?”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时不凡回答。

    很快,在国子监的教育机器之下,整个长安的文人也都被召集到了这个国子监。不过现在很多文人也都是忧心忡忡,他们其实一个个都是脸色非常的紧张,尤其是面对突厥人十几万大军即将大兵压境,这样的情况下谁不紧张?这些文人一个个手无缚鸡之力,让他们去和突厥人作战,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可是时不凡想要让发动百姓,没有他们的帮助是做不到的。尤其是有文化的人影响力可是巨大的,在民间几乎是舆论喉舌,所以如果绕过了他们是事倍功半。

    不过想要让这帮文人的热血鼓励起来,这样简直是太难了。绝大部分文人本来也就缺乏勇气,缺乏拼命反抗的精神。当一个君王如果要杀死某一个文人的时候,他们也许会自己给自己安慰,说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有些军阀如果皇帝要杀死他们的时候,也许他们会马上出来拼命。如果是一个文人,他也许不会造反,他们要么选择引颈受戮,要么选择自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