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因材施教-《文科大唐》


    第(2/3)页

    这个故事其实是时不凡根据那个后来纳.粹时期的那个牧师所说的话改编的,不过这个故事当然不能出现什么共.产党纳.粹党,也不能够出现什么犹太人和天主教,不过反正故事的核心不变也就行了,时不凡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了森林里面的动物,这样让人更好理解了。而这些小孩子也都不会听得懂什么大道理,讲故事更容易都能够让他们接受。

    时不凡主动问:“太子殿下,你看如何?”

    “哦?”李建成非常意外,因为这个让他也都非常惊讶,因为他们讲故事也都居然能够让这些小孩子明白这些道理?

    李建成也都感觉这个情况不错啊,教育效果是不错的。不但让他们明白了孝顺,更明白了做人要有正气,并不像是这个修文馆官员所说的那么坏啊!当时李建成也都是担心自己两个女儿的学业,这才过赶过来看看。可是现在发现教学还是不错的,反而大为出乎李建成的意料,学得很快啊!并没有像是那个修文馆官员那样,好像是一无是处,误人子弟啊!

    而那个修文馆官员脸色发黑,这个可真的是让他差点晕倒。而这个让他感觉差点吐血,因为自己教学的时候,那些学生一个个都没有能够如此学习,反而非常抵触。而这个修文馆的官员一直给那些皇族学生讲什么大道理,然后一个个大道理讲下去,那些皇族学生根本没有任何学习的想法,反而在那里开小差。而他们这些小官,也多不敢把这些皇族学生怎么样,毕竟他们敢动手打吗?都说最难的事情也就是陪太子读书,很多时候陪太子读书也就要被那些老师当做出气筒的。老师不敢打太子,那也就是处罚那些陪太子读书的人。

    可是皇子皇女,天潢贵胄,哪怕他们不认真听课,你这个老师也都没有办法惩罚。所以他们速度很慢,这样让他非常郁闷。可是现在时不凡直接居然很容易的让这些皇族学子学习,然后也都让他们很快学会了道理,这样让他非常郁闷。

    哪怕是李建成也都问:“你是为何想到通过讲故事来让他们学会的?”

    “太子殿下,其实我是因为知道他们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什么。圣人也都提倡因材施教,而在我理解里面因材施教,而并不完全是根据他的性格来进行因材施教。我们还要想到那个学子的年龄。根据不同年龄的学子,采用不同的办法。了解他们的需要,才能更好的教导他们。太子殿下,这些皇子皇女,他们年纪尚且幼小,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再加上他们从小衣食无忧,生活富足,很少能够出去交流,无法了解这个世界。可是他们正好是对于这个世界最好奇的时候,他们肯定很难能够安心坐下来。哪怕勉强,也都不过是事倍功半。”

    “至于通过体罚的方式,我也不赞同。因为体罚只是能够让他们勉强留在这里,而留得住人留不住心,最后学习也多是事倍功半。所以我不打算体罚他们,哪怕他们不听话,我也没有打算体罚他们。而是迎合他们的需要,他们对于外面的世界非常好奇,那我们也就给他讲讲外面的世界。并且通过一些故事告诉他们道理,把圣人所提倡教导的,融入故事里面告诉他们。而他们认真听,一边听也都一边学习,并且认真的主动学习。主动学习,总好过你拿着戒尺来体罚他们,让他们勉强过来学习好了。”

    “年纪幼小的孩子,正好是好奇的时候,正好是好动的时候,何必逼迫他们在这里坐着学习?多给他们听听外面的故事,然后把圣人的道理融入进去,这样他们争夺能够学习肯定比逼迫他们学习更好。”

    时不凡这个其实也就是后世提倡的教育方法,是一些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时不凡也都学过教育心理学,因为他曾经在后世当过一段时间的教师,专门去听了一些关于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他们正好是处于对于世界好奇,想要了解世界的时候。可是如果你让他学习那些枯燥的大道理,整天给他们灌输那些枯燥的道理,他们肯定会非常的郁闷。别说小孩子,有几个大人能够接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那最后他们勉强背下来了,可是你却让他们对于这种内容非常厌恶。

    很多时候,一个老师的品德和教学方法,会严重影响一个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印象。如果一个数学老师对你进行体罚,最后很可能会让这个学生对于数学这门课程产生厌恶。教学方法的适合与否,会让学生对于这门课程这门学科的印象有很大的感官上面的差距。如果教学方法不对,那也许反而扼杀了一个在这门课程上有很大天赋的人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