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赈灾计-《霸世唐朝》
第(2/3)页
“老子能说自己看过史书吗!”阳林心里暗道,但是嘴上可不能这么说,且不说旱灾确实会延续到贞观三年,贞观二年的西突厥颉利可汗叛乱这场巨大的兵灾,就不是这群刚受过旱灾的普通老百姓能承受的起的,当然,如果阳林连这也知道,就得首先承认自己有未卜先知的本事。
“就算后年没有什么灾害,陛下也要按照我先前提出的计划继续征调同样多的粮食,因为我根本没打算将这一百多万百姓放回去,事实上,旱灾带来的不仅仅是粮食问题,相信,长安城的冬天,就算不下雪,也是能冻死人的,并且是很多很多的人,如果陛下不启动我说的另外一个计划,这些人大多数都活不到明年。”阳林又抛出了问题,并且又将李二等人的胃口吊了起来。
“就是你所说的危机过后的机遇吗?快快道来。”李二听到兴起,将宽大的袖袍往上一撸道。
“先前我就说过,王家村之所以能在短短的时间富裕起来,就是因为他们有高效的劳动力,百万灾民到长安,陛下要供他们吃,供他们住,才能帮助他们渡过危机,而这数以百万计的劳动力,却是不用白不用的,陛下的白食可不能让他们免费吃,所以,这些灾民百姓进京之后,陛下要立即上马大工程,将他们的劳动力运用起来。
我的建议是,开一条百丈宽的大河,连通渭水到长安城以北的护城河,同时开一条百丈宽的大河,连通灞水到长安城以南的护城河,同时拓宽护城河到百丈以上宽,开河的泥沙用于筑堤坝,烧砖瓦,沿长河两岸为这些灾民建房子,相信有这百万劳力,开一条百丈宽,百余里长的大河用不了几个月,这条大河开出来,一可以灌溉两岸田地,二可以将渭水灞水两条水路贯通,让各道粮食以及货物方便走水路运输,有了这条生命之河,后续粮草运送到长安可以省下不少时间。”
讲了这么多,阳林稍微停顿了一下,还需要给李二三人一点时间想象一下百丈宽的大河连接渭水和灞水是个什么景象,百余丈宽的护城河围绕长安城是个什么景象。
“你的心可真够大,这么浩大的工程涉及到的面太多了,光是开河的田地,就是数万亩,还有,河道可能要经过的地方有村庄,百姓要面临拆迁的问题,据我所知,长安城郭外就生活着数万百姓,如果护城河拓宽到一百多丈,他们所居住的房屋都将要被推倒,这可能会影响整个长安城的安定。”李二明显已经对阳林提出来的想法有些意动,但是作为户部尚书的长孙无忌却是提出了关于民生的问题。
“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不是长安城太小,装不下几百万人,我也不会想这个难以执行的计划。”阳林无奈道。
“长安城太小?”这句话李二就不爱听了,长安城在当世可谓第一雄城,常驻人口达六十多万,居然有人说长安城太小。
“当然小,一个人的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在我看来,一个大帝国的首都,最少也得有几百万人才像个样子,这条百余里的生命之河,其实就是今后穿城而过的一条小河而已,百年后的长安城,必定北临渭水,南抵灞水。”
开什么玩笑,后世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都会,那个城市不是上千万人,开个汽车还得跑几小时才能逛个圈呢!六十多万,还比不上后世的一个小县城人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