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文武比试(中)-《大明阁臣》


    第(2/3)页

    “永乐九年,潮灾冲决仁和县黄濠塘三百余丈、孙家围塘岸二十余里!成化七年,风潮冲决钱塘县海塘一千余丈。成化十三年,钱塘江槽北摆,海宁岸海塘坍坏,潮水横溢,侵扰县城!弘治五年,规模较前两次稍小,但仍旧对我钱塘危害甚大,所以此灾不可不防也!”

    “为此,为兄从武功出题,请设计一个合理的避灾治水的方法!”房洵最后说道。

    李县令听了房洵这话,不由暗自发出一阵“吁”响,这治理海塘老子都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你让着小小的秀才去解决?简直是个笑话,这局陈瑀输定了!

    人群中也都长吁了一口气,虽然经过弘治十二年王玺用方石“纵横交错叠砌”,但若是有大风潮,这样的承载力仍旧是不够,可是这算做武试的比试方法么?

    他一个读书人,又怎么会知晓这些事?看来这一局陈瑀不用说是输了,想起陈瑀输了,他们既惋惜,又高兴!

    倒是人群中的朱寿,他却漏出了一副十分沉思的样子。

    “房兄,这个可也算是武比?”陈瑀奇怪的问道,这和武比哪里有一点关系?

    “文治武功,武可不单单指的是上沙场砍杀,那是愚蠢人的做法!”房洵不屑的道。

    大明这个时代重文轻武,武人在文人眼中是没有一点地位的。

    “同样是为大明效力,为何武将就愚蠢了?边军、海防军,他们面对的可都是真刀真枪,文官决策者若是错了一点点指令,你知道后果是什么?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房兄这武人愚蠢论恕我不敢苟同!”

    台下朱寿听了陈瑀的话,眼中露出一抹兴奋,是呀,武将怎么了?我还想做个大将军为国争光呢!

    陈瑀这一番“生命为贵”论,引起了台下不少百姓的附和,对于生死,或许他们体会才是最为深刻的,当你不面对生死的时候,你永远不知道生死的重要性!

    这一比,就算陈瑀输了,输的也不丢人,最起码赢得了百姓的信赖!

    煮熟的鸭子,让你嘴硬又如何?房洵道:“那便当我适才那番话没说,我们论正题,不知陈廷玉你可有解决的法子?”

    房洵仿佛已经看到陈瑀再说“没有”那表情了。这种羞辱别人的法子倒是挺别致的,我喜欢!

    “有!”陈瑀十分自信的道。

    天堂有路你不走……不对,用错词了,这是坏人的开场白,应该叫“自讨苦吃!”

    沈灿前世可是在水利局呆了将近十年,古今治水的法子他已经烂熟于心了!

    “额?”不仅是房洵,在场的所有人,无不是脸上露出错愕的表情,就连不远处那“留客居”内的房小梅也不例外!

    陈瑀曾在后世读过黄光升著名的《筑塘记》,他笑了笑道:“修建海塘主要的技术问题有两个,其一为“塘根浮浅”,基础不深,仅靠木桩支撑,易损坏!”

    “这其二,也是比较重要的便是“外流中空”,塘身结构不紧密,很容易受到海水的淘刷和侵蚀!”

    “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房洵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