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解甲归田-《始皇圣剑》


    第(2/3)页

    “诶,这些全靠赵大侠运筹帷幄,每一步都安排的井井有条,整个规划全在他预料之中。赵大侠才是此次大胜的首功之人啊!”高胜寒说着,对着赵承宗深深作辑。

    赵承宗急忙拦住高胜寒,郑重的说道:“赵某不过闲读过几年兵书而已,今日大败那金贼,全仗诸位视死如归奋力杀敌,其实在场各位才是居首功之人。是在场诸位阻断了金贼南侵之路,是诸位挽救大宋万民于水火。”

    赵承宗的一席话,顿时让大家神情高昂,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精忠报国的好汉,如果这样的事迹能够传遍大江南北,真是光宗耀祖,不枉此生了。

    次日,七里镇大设宴席,为各位仗义前来抗金的义士庆功。众人大醉三天三夜,真是好不痛快。

    此番火烧粮草,又重创金兵先锋部队,金兵可谓损失惨重。更让金兵气愤的是,他们原本以为宋境不会有什么大战准备,可这次前来却发现部署周至精密,原本一马平川的设想算是泡汤了。高胜寒估摸着金兵需要好好休整才能卷土重来,这一年应该可以太平着过去了。

    果然,这一年的年尾岁末,淮河两岸都相安无事。而往后这一年,金兵虽然也有几番来袭,但规模终究止于小打小闹的局面。这一年,赵承宗继续运筹帷幄,与众人一起策划了打石岭伏击,龙王庙奇袭等战事,亦遭遇过马背山被围的失利。总之胜多败少,众人对其文韬武略皆佩服不已,皆道赵承宗若能位居要职,必定是国之台柱。赵承宗却对此一笑置之。

    但往后边境的战事却越打越小,越打越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莫非金贼怕了七里镇的义士不成?义士们不敢轻敌,自然也不会如此想想。只是有些事情这些江湖男儿是不会懂的:义士们虽然知道其他防线上朝廷军队和金兵时有交锋,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过程中宋金两军皆有准备,谁也吃不了谁,打不下去了,便就讲和。一讲和,就又是交银纳贡,又会有一段苟且偷安的太平日子。

    讲和之后,边境日渐安宁。所谓此一时彼一时,随着时局的变化,朝廷开始限制各路义士北上,颇令义士们心寒。于是不少人纷纷卸甲归田,重回家乡。

    “倘若他日贼寇来犯,我等必定再来相助。”这样的话语一直持续到来年仲夏,因为到那时,连高家双雄也打算回闽南老家了。

    “这些年与众位一起力敌,实乃我这一生最痛快之事,他日重归江湖,再叙兄弟情谊。”高家双雄以一番短短的告白,作别七里镇的豪杰。

    “赵大侠豪气云干,雄才伟略,绝对江湖第一人,如有用得着我高家兄弟的地方,只要赵大侠一句话,我兄弟二人必定全力以赴。”高胜寒说道。

    “高家兄弟与我结缘七里镇,大家这些年出生入死,早已是生死之交,我只道一声保重来送别二位兄弟。”赵承宗不舍的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