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2章 发兵三路攻潼关-《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1/3)页

    飞鸽传书。

    从上雒,传至弘农。再由快马,飞传至湖县。

    刘芒收到信报,立即下令,弘农邓羌部出兵!

    弘农部的目标——潼关!

    ……

    潼关,畿内险,四镇咽喉,更有百二重关之称。

    当然,这些词,多是形容唐朝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潼关之险要。

    但潼关所处的,是天然险峻之地。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有关隘,只是规模较小,关墙也未达到高不可攀的程度。

    现在的潼关,是董卓所建。

    董卓焚毁洛阳,退入关中,为防中原诸侯,下令扩建潼关。

    此时,潼关才刚刚建成。其规模和坚固程度,自然无法和后世相比。

    但是,天然的地理条件,使得潼关仍可称为天下第一险关!

    潼关之北,渭水、洛水在此汇聚,并入黄河。

    潼关之南,是禁沟,也称禁谷、禁坑。

    名带“禁”字,自是形容此地无法通行。

    禁沟,是一道天然峡谷。谷势壁立,谷中灌木丛藤,茂密如织。后人诗中“细路险与猿猴争”,形容的就是禁沟之险。

    禁沟南北走向,长达三十余里,北连潼关,南接秦岭。天造地设一般,填补了险关与秦岭之间的空隙,造就潼关天险!

    “百二重关”,难攻!

    但是,世上没有无法攻克的险关!

    ……

    邓羌、郭侃,早已做了充足的准备!

    西凉军虽握有险关,洛阳军也有优势。

    洛阳军的最大的优势,有两点。

    一个优势,兵力。

    被马腾韩遂联军、常遇春部牵制,西凉军部署在潼关一线的兵力,仅有不足两万人。

    魏文通率五千精兵,驻潼关城。段韶率兵一万余,驻郑县,可随时支援潼关。

    杨广李儒在潼关一带派驻的兵力最少,不仅因为潼关是天险,还因为,太多兵马,不便驻扎。

    潼关城,毕竟只是一个关隘。和平原地带的城池相比,各方面条件都差得多。驻扎太多兵马,用处不大,徒费给养。

    而洛阳军邓羌、郭侃的弘农部,共集结精锐骑兵一万五千,步卒三万余。兵力过潼关西凉军一倍。

    另一个优势,主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