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跌井穿越-《财迷小村姑》
第(2/3)页
没想到穿越过来,还是叫于侨,只不过从独生女多出了几个兄弟姐妹,年龄从原来的三十岁倒退为如今的七岁。
这是一个于姓村子,这家人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
主家的是爷爷于迁,和老伴毕氏生下了三男两女;大儿子叫于重建,娶得是镇子上开纸扎铺的李氏。二儿子也就是她爹叫于重田。次子叫于重业,娶得是隔壁村的黄氏。
大女儿于花草是在老二于重田后头生的,三年前守了寡,由于没有公婆,又生的是个女孩,她就带着个五岁的孙佳欣住进了娘家。最小的小女儿于花叶嫁到了临县开杂货铺的周才栋,一年难得回来一次。
“二弟妹,既然侨儿醒了,那我就和徐婆子说说,她这会儿还没走呢。我让她明儿再来接人,让侨儿调养一晚上。”大伯母李氏走过来,一面说着,一面居高临下的瞅了于侨一眼,见于侨虽然神色憔悴,小小的脸蛋瘦了一圈,但人眼睛睁着,有气出来,她就放心了。
“大嫂,侨儿才刚好些,您……您的心也太狠了!”白氏一听明天还是要去,她生怕死里逃生的女儿再出意外,好容易才止住的泪水,又立刻泪如雨下。
“二弟妹,这你可怨不得我。当初说要卖侨儿去给陈家做丫鬟,你和二弟也都是点头了的,咱们说得好好的,我并没有强逼你。这话又说回来,是给你儿子结亲,难道他不是你亲生的,所以你就不心疼,不去管吗?我差人找人也废了一番功夫,一些银钱,可我连提都没提,我这个大嫂也算做得仁至义尽了”李氏回道。
于侨听着这话,心中止不住的冷笑。
按叔伯兄弟算,于丰伟是她的二哥,今年也有十六了,是她爹头一个媳妇张氏生的,和她不是一母同胞。而张氏是李氏娘家的嫡亲表妹,是在第二年难产中去世的,死后的第三年,她爹娶了她娘。
据她所知,一直以来,于丰伟和李氏亲密得更像是一对母子,于丰伟经常往镇子上的纸扎铺里跑,一住就是好些日子。
而这门亲事,就是去年于丰伟在镇子上,自家无意中撞上的。听说是某天早上,他在街上闲逛,遇见一女子被人抢了荷包,他给人追回来了,那女子为了答谢他,决定以身相许,让他请媒人上她家提亲。那女子姓郑,最后日子定的就是今年的农历十月初八,是个黄道吉日,距今还有一个多月。
且不论这当中的真假性,只说女方家前段日子忽然提出聘礼要二百两,因凑不出钱来,李氏就把注意打到了年纪稍大的于侨身上。
想出这种贩卖人口的勾当,还振振有词!
对于李氏的说辞,于侨很不屑,很恶心,也为原主人不值。其实原主人并没有想跳河自杀,只是因为前一天下了暴雨,小路上很滑,不慎才掉了下去,由此丢了性命。
见于重田,白氏闷葫芦似的不说话,李氏叹了口气,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样又道:“陈家虽然是个中等人家,可也不是咱们这样的穷人家能比的,进府之后虽说是伺候人的活计,但吃香喝辣,怎么也比在家天天吃不饱穿不暖要强些。”
“那怎么不叫于萍,于珍去?”于侨沙哑着开了口。
听了她的话,满屋子的人都朝于侨看过去。
“来日若是她亲哥哥没钱,娶不上媳妇。你信不信,我只要一开口,你大姐,二姐立马应下?”李氏说完,嘲讽的扫了于侨一眼。
不料这话被正巧进门的于萍,于珍听见。于萍面色一怔,没有言语,于珍却是忽然急了,大声说:“我才不去呢,去了就活不成了!”然后又怕李氏责备似的,转身就跑回了上房。
于侨回味着于珍的话,感觉这里面一定有猫腻。一个七岁的小姑娘,再怎么,也不可能值二百两!她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这小身板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又不是银子做的,谁会傻的出那么多钱买?而且李氏这话也说得含糊,应下什么也不说清楚,怕自己落下话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