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纽约-《血海孤狼》


    第(2/3)页

    “李上校不必客气,只要是我能帮上忙的,尽管吩咐便是。请上车,请上车。总领事于先生还有张彭春先生都在等您。”顾毓瑞笑着将李孔荣和周应聪几人请上车,在他绕过去从另一侧上车时,周应聪小声道:“你怎么认识这些的人?张彭春先生是谁?”

    “都是……”李孔荣沉吟了一下,最后道:“张彭春先生是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先生的弟弟,这些其实都是学界人士。海军现在和清华等大学有着密切的合作,所以……”

    李孔荣简单的提了一下这些人的关系,而后抽出自己的记事本,查看上面的待办事项。通过纽约总领事馆人员认识当地华人是项事务,拿着德国犹太人施瓦兹先生的介绍信去找一个叫做斯特恩的美籍德裔犹太人是第二项事务,还有就是要去一次康奈迪克州和马萨诸塞州。

    前者去找西科斯基公司的创始人飞机工程师伊戈尔·西科斯基——美国第一架直升机的明人,按照此前的打听,他和一般伙计还在联合飞机与运输公司任职,专门制造水上飞机,并没有再度自立门户(此前成立过西科斯基飞机公司,但被联合公司收购)制造Vs-3oo直升机,至于该型直升机的改进型、直接投入二战的R-4直升机,那就更是没影。

    李孔荣有把握融入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协助西科斯基把R-4直升机提前制造出来。这仅仅是思路问题,无非是在直升机尾部加一个尾桨,当然,主翼的控制也是一个难题,可历史上既然R-4直升机能投入实用,那么这个问题必定是解决了。不过李孔荣并不满意功率仅为两百马力、只能搭载一到两人、装载一吨出头的R-4直升机,他想要的是功率为七百马力、可搭载十名士兵、装载重量三至四吨的h-19直升机。

    这是涡轮轴动机之前活塞动机直升机的典范之作,此前的直升机因为电机、动机轴要像烧烤一样贯穿整个机身,使得直升机搭载空间极其有限,但h-19直升机创造性的将动机安装在机头驾驶舱下方,通过一根斜置的传动轴将驾驶舱和乘客舱分开,不占用额外空间,解决了机舱被动机、以及动机轴占用的问题,加上动机马力的提升,使之前只能搭载两人的直升机装载量大增,可搭载一个班的士兵。

    能搭载一个班士兵的直升机在二战中极为有用,虽然活塞动机固有的震动使得直升机仍然不是一个好的射击平台,而且也缺少与直升机相配套的武器,但这种直升机依然有大量制造的价值。大战中如果制造一万架h-19直升机,每架挣一万美元,这就是一亿美元,当然,战时的美国税率极为吓人,但不管怎么说直升机是一个挣钱利器,而且是独家买卖。

    但让李孔荣不放心的是,直升机项目会不会因为各种莫名其妙的原因被人黑掉,自己毕竟不是美籍公民,也不清楚美籍德裔犹太人能提供怎么样的支持;再就是伊戈尔·西科斯基本身,他是否会同意一个黄种人对自己的公司注资,并占据公司的大部分利润?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除了康奈迪克州的西科斯基,李孔荣还要见正在马萨诸塞州麻省理工学院读博士的林士谔,这倒不像西科斯基那般要担心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他对林士谔要担心的就是他能不能想办法研出精度足够的液浮式陀螺仪,这是大幅度提高V-1导弹精度的必须仪器。

    唯有陀螺仪漂移角降低到1度/小时的数量级精度时(每飞行一小时偏离1度),面对城市大小的目标V-1导弹才有价值;如果能将漂移角能降低到o.1度/小时,面对日军师级阵地大小的目标才有价值;而二战中德国V-1导弹所使用的机械式陀螺仪,其漂移角在1o度/小时数量级左右,战争中通过改进其精度从直径十九英里缩小到了直径七英里。

    四件事情、四拨人,最后还有一个就是瑞士新中防务公司在美国办事处的开办事宜,以及相关专利申请,但这件事情暂时交由钟前功负责。

    车厢中李孔荣在安排行程,顾毓瑞很得体的只与周应聪说话,待李孔荣安排完,他才道笑道:“李上校很忙啊,从欧洲过来应该很辛苦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