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中华楼-《雄起澳洲》
第(2/3)页
古力杨应了声是。
经理便领着他们来到二楼一间靠窗的位置。
这里的装饰透着浓浓的古风,看着很淡雅。用料又采用皇室御用的明黄色,隐隐透着一股贵气儿。也刚好彰显出他们的身份。
对于经理的心思,古力杨怎么不懂。
只是他也不会拿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拒绝。
因为他是作为普通人来的,坐在这里,也算不上违背**条例,
坐在半透明的落地窗前,可以俯瞰下方的街市。
一条条看不到头的钢轨,就像俯卧的巨龙。一串串大红灯笼,沿着排排街灯,绵延到远方。一个个举着油纸伞的普通人,在细雨霏霏下,步履匆匆的往家赶。
这种市井气息,让古力杨看得有些痴迷。
从一镇之长,到一省之长,海河市在他的亲眼见证下,一步一步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那第一栋混凝土大楼省政府大楼,也是他亲手铲起第一抔土,开工建设的。
抬眼去看,省政府大楼正在雨水的洗礼下,显得模糊扭曲。也不知是他的眼睛有问题,还是玻璃窗的水珠太密,模糊了视线。
这就是海河市的气候使然。
在七月份,大明北方,几乎都处在旱季,少有降雨。但海河市是地中海气候,冬季温暖多雨。此时正是降水最高的月份,平均值为80毫米。
他们刚坐下来,外面的雨就下了起来,免费送上一场惬意的雨景。
中华楼的手艺确实不赖,上来的菜品,不仅精致,口味也独佳。像这里的招牌菜梅菜扣肉。肉质软烂、肥而不腻、浓郁芳香。
当你放在嘴里细细咀嚼时,会深切地感觉到五花肉中的梅菜清香,松仁的醇香。这样的搭配,恰到好处。
主要是中华楼的楼主原是梅州本地人,在下南洋的时候,曾在当地一家酒楼做过小二。他是机灵人,常常在上菜的间歇,偷师学艺。
后来下了南洋,便以此谋生。
只是在用料上,大明缺少梅州本地的食材。因此这口味,还是稍逊于正统梅菜扣肉的。
不过大明大部分都是移民。就是华人,也不全是从梅州来的。很多人,都没吃过正统梅菜扣肉。
而中华楼又根据大明当地人的口味,在做法上,稍加改动。使得不是正统的梅菜扣肉,反而成了大明正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