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五章 让阿富汗富起来-《穿越1862》
第(2/3)页
马赫茂德.贝格.塔吉尔现年四十二岁,出生于阿富汗加兹尼一个贵族家庭。父亲古拉姆.穆罕默德是阿当汗贵族政权中一位要人,以擅长书画、诗歌而著称。塔吉尔是他发表诗歌时用的笔名,后来这个名字也就成了他儿子马赫茂德.贝格.塔吉尔的名字了。1884年,古拉姆在阿富汗贵族政权的争权夺势中失利。被迫流亡国外,先到伊朗后至叙利亚定居。
在叙利亚,塔吉尔接受了严格的教育,掌握了多种外国文字,并在诗歌写作方面显露了超群的才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塔吉尔更多地受到了青年土耳其党人的影响,开始关心社会问题了。他的诗歌兴趣也开始转向政论文章。在他的第一部著作《三大洲旅行记》中,用流畅、感人的手笔,倾述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探讨了阿富汗落后的原因。这部书在塔吉尔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
1892年,二十七岁的塔吉尔同一位叙利亚姑娘结婚。
1901年,塔吉尔得知父亲的政敌阿卜杜尔.拉赫曼国王去世,就决定回到自己的祖国。1903年。他来到了喀布尔。当时阿富汗的新国王正是哈比布拉。哈比布拉汗上任后,开始向西方学习,力图改变阿富汗闭塞落后的局面,这正符合塔吉尔的心愿。因此。他多次向哈比布拉汗建议,吸收皿煮思想和先进技术,改革阿富汗的内政,加速阿富汗的世俗化。在塔吉尔的影响下,哈比布拉汗倒是真的开始进行了一些现代化建设,如安电话、建电台、架桥梁等。塔吉尔还被任命为国家翻译局局长。负责介绍引进外国的进步思想和科学技术,成为国王改革的主要顾问之一。然而,哈比布拉汗改革的主要兴趣却是放到了宫廷内部,十分有限的资金被大量地浪费在皇室的衣食住行“现代化”上。这使塔吉尔感到仅仅依靠国王来实行改革是远远不够的,他开始利用自己翻译局长的有利身份,在阿富汗人民中间进行广泛的启蒙宣传。
1905年,塔吉尔创办了《光明新闻》杂志,并担任该刊物的主编。在这个刊物上,塔吉尔发表了大量的社论和评论文章,唤起阿富汗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抨击英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政策,要求获得阿富汗的完全**和进行现代化改革。对中国也有相当幅度的提及,但敌对感很单薄,因为塔吉尔创办杂志的背后有着中**情局的身影。
在宣传和评论有关国内政治生活时,塔吉尔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尽可能保持《光明新闻》这个合法的宣传工具。但是随着哈比布拉汗政府的日益**和哈比布拉汗本人的昏庸荒、**,塔吉尔在几篇文章中,不指名的批评了哈比布拉汗,这使得哈比布拉汗十分恼怒,两人关系骤于紧张状态。哈比布拉甚至声称,如果塔吉尔再敢攻击国王,就要查封《光明新闻》,把塔吉尔处以死刑。然后时间就走到了英阿接触的时间点上,然后《光明新闻》因为抨击哈比布拉汗的外交政策而被直接查封,哈比布拉倒没把塔吉尔本人怎么着了。由于塔吉尔的正确办报方针,使《光明新闻》在阿富汗国内和周边诸多地区都有很大影响,在印度的西北地区,在中亚,在波斯,《光明新闻》以后会永远被记录在绿教的历史上的,这份杂志在整个中亚绿教徒的世俗化进程当中,在传播介绍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塔吉尔在阿富汗国内多年的努力已经让他的身边聚集了一大批立志改变阿富汗贫穷、落后面貌的仁人志士。刘暹不希望百年后的阿富汗依旧是‘极端’组织的温床,而要改变这一点,与其用‘杀’和铲除宗教势力的血腥法子,不如让阿富汗变得富足起来。阿富汗虽然没有中东地区的石油,但它本身就是世界金属矿藏储备的奇迹,整个阿富汗国土下埋藏着令全世界感到颤栗的金属资源!
只要阿富汗走上开发利用的道路,即使光卖矿石,也能让阿富汗从一片穷乡僻壤变得富的流油。
而只要阿富汗富裕起来,极端思想的温床就没有了。就像后世的中东那群大富豪们,他们当中不少人也支持极端思想,但最多是用钱和精神,除了拉灯,自己可没有披甲上阵的。
而阿富汗的极端、组织为什么令世界各国头疼,还不是因为阿富汗复杂的地理?如果换成别的地方,只要下定决心,哗啦一下就可以推倒。危害性完全不在一个等级。更别说阿富汗的地理位置是那么的重要了。
这片土地整体上讲位于西亚、南亚和中亚的交汇处,属中亚国家,沟通东西方,连接中亚、西亚和南亚,在历史上老早就被称为通向南亚大陆的“锁钥”,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第(2/3)页